如何区别施事宾语、受事宾语、中性宾语?比如“盖房子”中宾语为什么是结果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

如题所述

一、区别

(一)含义不同

1、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的施事,所谓施事,是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行为的制造者,如(路上)跑汽车,汽车是施事宾语;

2、受事宾语:宾语是动作的受事,受事即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修理机器,机器是受事宾语;

3、中性宾语,即非施非受宾语,宾语既不是动作的出发者,又不受动作的直接支配。包括结果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等。如:我觉得舒服。舒服是中性宾语。

(二)特点不同

1、施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出发者,如:走失了两头牛。两头牛是施事宾语。

2、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如:他写了一本书。书是施事宾语,是写这个动作支配的。

3、中性宾语:既不表示动作的出发者,又不表示受动作的直接支配。如:我们去长城。长城是中性宾语。

(三)用法不同

1、施事宾语,前面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施事宾语可以转化为施事主语,如:

前面来了两位教授。可以转化为:两位教授从前面走过来。两位教授是施事宾语,可以转化为施事主语。

2、受事宾语前面的动词为及物动词。动词和宾语的形式为动作+受事。如:

教育孩子。教育是及物动词,孩子是受教育对象,是受事宾语。

3、中性宾语:和动词之间存在多种语义关系。如:

(1)表工具:照镜子;

(2)表方式:寄快递;

(3)表时间:过春节;

(4)表目的:考研究生;

二、盖房子是结果宾语,盖起来的是房子,房子是表示盖这个动词的结果、目的,既不是盖这个动作的出发者,又不受盖这个动作的直接支配。因此,盖房子,是结果宾语,不是受事宾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现代汉语受事宾语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6

1、表示不同:

受事宾语

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涉及的人或事。

施事宾语

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

2、包括不同:

受事宾语

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动作的对象。

施事宾语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界的事物。

3、中性宾语

就是非施非受宾语,包括结果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工具宾语、方式宾语、原因宾语、目的宾语、类别宾语、存在宾语和其他宾语。

“盖房子”在没有盖的时候是未完成的状态,看不见房子,只有将房子盖好了才可以看见所以盖房子是一个结果,是结果宾语。

扩展资料

宾语 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名词性宾语。

例如:

我给你们俩十朵玫瑰花,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

谓词性宾语。

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宾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8
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如“割麦子”、“打落水狗”)、动作的对象(如“告诉大家”、“感谢你”)。

施事宾语,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自然界的事物。施事宾语比受事宾语少见,多用于少数特定句型中。例如“来了一位客人”、“走漏了消息”、“一锅饭吃十个人(这是配比句,前后朱斌与可调换)”。

中性宾语,即非施非受宾语,包括结果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工具宾语、方式宾语、原因宾语、目的宾语、类别宾语、存在宾语、其他宾语。

举个例子:“割麦子”和“盖房子”,为什么前者是受事宾语后者是中性宾语呢?
因为,“割麦子”是直接作用在麦子身上的,而“盖房子”在没盖的过程的时候还是没完成的,可能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地基,所以我们将“盖(成)房子”理解为结果宾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