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的感受

如题所述

听戏的感受

生在陕西,听秦腔是每个人免不了的,它以特别的不绝如缕的音调,顽强地钻进你的耳朵,你想不听都不行:走进陕西城乡任何一个广场(乡村也有广场,别不信啊),如果没有唱秦腔的,那么这个广场感觉就缺乏热情,缺乏灵气,缺乏活力,缺乏魅力,缺乏陕西人特有的个性特征。猛不丁的,街巷中的某家门前,公园或某个古香古色大院的大树下,路上行人手上的“戏匣子”,秦腔都唱得津津有味:太普遍了,太顽强了,太持久了,太不时尚了,太不知变通了,包公加上秦香莲,马友仙加上商芳会,今儿复明儿,今年复明年,长长久久的,秦腔那几出戏,几个经典唱段,一直流传,一直也听不厌,久而久之,你耳音被灌了,你被敲起梆子的铿铿丁丁,打起镲锣的锵锵才才,你被吸引了,于是乎也听得津津有味。只要听进去了,听了有些年代了,你会像思念旧恋人那样,时时想她,乐此不疲地依恋她;她把你心灵深处的、 亘古就有的东西挖掘出来,和你的血液中的、DNA中的、“坟上带来的”东西契合了起来、融合了起来。她从源头处重塑一个你:贾平凹、陈忠实、赵季平、张艺谋、陆树铭、康震等等人,莫不如此。而陕西普通人,你说话的腔调,你的行为习惯,你的性格特征,本来就是秦人秦腔的,怎么遮掩都遮掩不了。你在网上搜一搜,郑卫东秦式相声中的“白总”是怎样的一口“秦腔普通话”,活灵活现地演绎出身在他乡的陕西人无论如何也难以摆脱秦人之腔口的无情捉弄。
听秦腔,老式的腔调还是好听。老版本电影《三滴血》、《火焰驹》中唱的,任哲中唱的,都是老式的唱腔。开头听马友仙唱《断桥》“西湖山水还依旧”一段,感觉很悦耳,非常好听,听之再三之后,感觉她好像不是唱戏的,倒像是唱歌的。戏唱得跟歌似的,还要戏干什么?查网上对她的介绍,一看果然是:“她特别注重演唱技巧,有意识的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歌唱技法融入秦腔的演唱之中,与秦腔优秀的传统声腔板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后来看她唱《洪湖赤卫队》韩英唱段“娘的眼泪似水淌”,唱到悲愤慷慨处,泪水纵横,湿毁妆容,听得人头皮发麻,后背发凉,唱者的声情深透听者的骨髓,才懂得唱功唱到与角色合二为一,把舞台化作了生活实景是怎样的情景!对比歌剧王玉珍演唱的同一唱段,带有湘剧特点的那一大段唱,就太婉转、太柔弱了,听着就是没有秦腔似的骨血分明、个性张扬,听着就是个不过瘾!
马友仙唱得好,就是唱得太洋气了,尽管比起别的剧种,秦腔的慷慨悲壮高亢激昂可以被她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秦腔就是不能洋气起来,洋气了就是不在秦腔的正道儿上。
秦腔要的就是她的“土气”。余巧云唱得怎样?任哲中唱得怎样?是不是唱得很土气!这么跟你说,余巧云像不像邻居的大嫂:唱戏拿腔拿调,动作柳柳细细的,唱戏就像是个“屋里的”在说话,故而显得做戏成分很淡。任哲中像不像黄土塬顶路上偶遇的邻村大哥:嗓音低沉沙哑,拖音用鼻音哼出,唱戏也像说话,唱说亦像是沉默中不得不发声一样,不做戏,不雕凿,无修饰,显现的个性特征就是陕西人的傻憨而耿直。秦腔学者陈彦说,任哲中演唱“更注重‘义’的投射”,他说的“义”,我觉得就是任哲中唱腔中显示的陕西人的“傻憨而耿直”的特有气质。看电影《三滴血》中,念白像唱戏,唱戏像说白,唱作少程式,唱念做界限不很分明,唱戏演戏却不见“戏”的痕迹,平白如生活本身,正是秦腔的最高境界!土气和平实实在是秦地人的本色,唱戏人显现这样的本色,听戏人乐见喜见这样的“特色”,他在“戏”中看到的是自己,看到的是和自己全然一样的人,一样的事,所以他喜爱任哲中,喜爱余巧云(马友仙演的洋活秦腔离自己就稍稍远了点儿)!
秦腔的“土气”与“洋气”,还是表现在唱法上。前面说马友仙注重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实际这些“技巧”呀“方法”呀,任哲中们也是注重的,所不同的是,前者一派注重的是气息、声带、共鸣、声情关系等等这些东西,而任哲中一派注重的是怎样直接用生命来表达、表现人物。京剧演唱讲究不温不火,情真而能自持,而秦腔演唱偏不是这样,她偏要唱得个悲天怆地、热血奔涌、淋漓痛快不可。他唱的时候呼出的是丹田之气。当演员运气发声,吐字达情时,运用的这个丹田之气凝铸的本来就是角色和演员两者的共同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从演唱者那里唱出来,你会感到他从丹田到心肺到嗓门一马直通,奔涌而出,毫无障碍,哪得讲究?那种低回幽怨中的响遏行云,那种抑郁沉闷中的石破天惊,那种生命冲决中的摧堤溃坝,唯有秦腔能刀切斧劈地字字见血见泪。还有如《窦娥冤》、《红梅记》(即《游西湖》)、《赵氏孤儿》等秦腔悲剧,这种带着生命原生态的呐喊,更能引领观者敲骨吸髓般的直击罪恶源头,从而透彻心扉地领悟悲剧精神。陈彦说:“截至目前我还没有发现哪一门艺术那如此酣畅淋漓地表达一个人的生命激情,如此热血涌顶地呼喊一个人的生命渴望,如此深入腠理地宣泄一个人的生命悲苦,那就是秦腔……总之是我行我素,处变不惊,全然一副‘铁豌豆’左派。”说秦腔演员是用生命来演唱一点都不假。任哲中刚刚活到七十岁,而他的弟子胡屯胜却在师父去世四十七天后也撒手人寰,令人痛惜不已!
秦腔成于盛唐,唐人有评汉武时代的李龟年唱《秦王破阵曲》:“调入正宫,音协黄钟,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正是唐人继承了汉人的秦音开创,在三秦大地上生长的秦人,心中流出的最强音,是秦腔演员用全身心的投入,用整个生命的力量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的舞台角色,把她凝铸成这样的大秦之声。正是这样的土壤哺育出这样的花团锦簇般的大秦腔,使她流传万古,永世不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4
听戏曲是心灵的洗涤,生活的沉淀,情绪的释放,心情的解压,思想的放松,故事的回顾,往事的再现,它可以让人沉浸聆听自我情感的富饶,感受悲欢离合的情绪,体会生活的百态让脚步更踏实。
戏曲是故事的缩写,歌曲是心情的创作,戏曲可以深入灵魂,歌曲只能起伏心情,戏曲可以让人自信因为它赋予淳朴,正直,敬畏,无私的听觉盛宴。感受戏曲的曲调如同感同身受的经历,到了与戏曲碰杯的年龄,才会有美妙的体会。浓浓的曲乐翻滚的伴奏质朴的词句风情的故事起伏的心情,能唤醒沉睡的心灵,激活行动的力量,赋予超强的自信和鉴定步伐。
😝😝😝😝
第2个回答  2020-12-12
听戏曲是心灵的洗涤,生活的沉淀,情绪的释放,心情的解压,思想的放松,故事的回顾,往事的再现,它可以让人沉浸聆听自我情感的富饶,感受悲欢离合的情绪,体会生活的百态让脚步更踏实。
戏曲是故事的缩写,歌曲是心情的创作,戏曲可以深入灵魂,歌曲只能起伏心情,戏曲可以让人自信因为它赋予淳朴,正直,敬畏,无私的听觉盛宴。感受戏曲的曲调如同感同身受的经历,到了与戏曲碰杯的年龄,才会有美妙的体会。浓浓的曲乐翻滚的伴奏质朴的词句风情的故事起伏的心情,能唤醒沉睡的心灵,激活行动的力量,赋予超强的自信和鉴定步伐。
第3个回答  2020-01-18
听戏曲是心灵的洗涤,生活的沉淀,情绪的释放,心情的解压,思想的放松,故事的回顾,往事的再现,它可以让人沉浸聆听自我情感的富饶,感受悲欢离合的情绪,体会生活的百态让脚步更踏实。
戏曲是故事的缩写,歌曲是心情的创作,戏曲可以深入灵魂,歌曲只能起伏心情,戏曲可以让人自信因为它赋予淳朴,正直,敬畏,无私的听觉盛宴。感受戏曲的曲调如同感同身受的经历,到了与戏曲碰杯的年龄,才会有美妙的体会。浓浓的曲乐翻滚的伴奏质朴的词句风情的故事起伏的心情,能唤醒沉睡的心灵,激活行动的力量,赋予超强的自信和鉴定步伐。
第4个回答  2006-05-06
很舒坦的心情,可以增加对国粹的热爱...同时犹如身回历史....历历在目.多学习文史.就可以了解她了,并学会编剧...改写词调.音律.对工.填词....等等..简直太神奇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