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和第二信号系统不够发展的原因,使得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很差,逻辑思维水平很低,主要依靠感知觉和直观表象去认识外界事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幼儿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很差,有目的的独立思考能力有限,他们极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支配而改变原来活动的方向,因而心理活动和行为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

由于幼儿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增强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初步发展,使得他们行为活动的自觉性得以逐渐发展,这为个性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又由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与周围人们频繁的交往,从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受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龄前教育,使得他们开始逐渐形成对客观世界较为稳定的态度和倾向性以及一定的行为方式,这是最初个性形成的标志。幼儿心理是朝着进一步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1、感知觉、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其感知觉正处在迅速的发展中。幼儿初期各种分析器的结构与机能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为感觉和知觉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自然物质基础。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幼儿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供了各种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因而促进了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其特点表现在: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在活动中发展;经验在幼儿知觉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大;词在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知觉的目的性逐渐加强。
幼儿的注意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无意注意高度发展;一方面有意注意能力开始形成。幼儿期由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从周围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日益增多,还从许多活动中发现很感兴趣的事物,它们以其本身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不自觉地对它们加以注意,这样使幼儿的无意注意达到了高度的发展。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及幼儿园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下,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形成。到学龄前,儿童已能自己设定目的任务,并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目的任务,初步形成有意注意能力。为儿童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思维的发展
幼儿生活范围扩大,见闻日广,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言语能力水平提高,这样使他们的思维有了新的发展。这时期的幼儿其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其思维特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即幼儿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对事物唯一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看法;刻板性,即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结果产生不合逻辑的推理,不可逆性,即对时间的理解只能顺推下去,不易逆转回来;转导推理,即他们从一个特定的事物推论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从不考虑一般;相对具体性,即幼儿是依赖表象进行思维,是形象思维,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