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如题所述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的孩子染上了任意浪费的不良习惯。有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而且越来越追求高档化。对孩子来说,这些东西来得太容易,因而不知爱惜,常常出现东西旧了或不喜欢了,就换新的或买更好的;有的随意损坏了也不在乎。一些过于宠爱孩子的家长认为,东西是为人服务的,只要孩子开心,破费些、浪费些算得了啥,于是一些孩子就大手大脚惯了。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浪费,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惜。尽管这些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花不了多少钱,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是有关行业劳动者的一种劳动成果,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家长要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为什么呢?因为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讲,教育孩子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以下好处:
(1)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因为只有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才能懂得成果的珍贵;只有意识到了劳动成果的珍贵,才能赞赏和热爱劳动。
(2)有助于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虽然,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浪费的东西毕竟有限,但如果家长因此而放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喜新厌旧等劣习都有可能随之而产生。相反,一个节俭的人,往往能心平气和地享受生活、热爱生命。
家长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帮助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呢?可以这样做:
(1)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手帕、为长辈帮厨等。孩子只有从小就得到基本的劳动锻炼,才会懂得劳动果实是多么来之不易。
(2)忆苦思甜。爷爷奶奶们可以用“忆苦思甜”的方式,给孩子看看以前的旧照片,人们穿着打扮的朴素,讲讲小时候的故事,在历史的回味中,孩子可能不能体会以前的艰苦,但他们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与贫困户孩子进行对比。现在农村的大多数农户的孩子生活是甜美的,可是各个不同的地方也还存在一些贫困户,有许多孩子在失学、贫困、饥饿的威胁中。通过电视中“希望工程”的宣传片,家长可以适时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对比之中,孩子会倍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条件,对身边的物品产生爱惜之心。
(4)让孩子从自己的物品做起。在家长为孩子买回玩具、图书后,必须教会孩子如何保管,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督促。家长要对一切物品也都很爱惜,比如节约水电、粮食,在外爱护公共财物等,并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果孩子损毁了物品,可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同时延缓添置物品的时间,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损坏东西后所带来的不便。
(5)一个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必定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善良的孩子。家长在用物质表达对孩子的爱时,也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讲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4
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首先要孩子知道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自己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要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做好日常任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