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盛行的苏俄文学作品有哪些?

如题所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第一部个人著述的系统的中俄文学比较研究的专著是汪介之先生撰写的《选择与失落——中俄文学关系的文化透视》一书,这部著作是从文化视角研究中俄文学关系的。我国第一部关于中俄文学关系史的专著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建华教授撰写的《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一书,他填补了中俄文学关系史的空白。《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是一部“史书”和“通史”,此前的有关中俄文学关系史的著作都是专题性的著作或系列论文集。汪介之著的《回望与沉思》一书于2005年出版,本书主要重新认识全部20世纪俄苏文学、尝试梳理俄苏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史。这种热情至今未减,不期竟导致近年来关于俄苏文学理论与批评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影响的全过程的“回望与沉思”。我国一般读者对此知之甚少,因为我们只重视了俄罗斯文学的译介研究工作,忽视了对这个方面的介绍、传播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学在俄苏》一书,由李明滨撰写,发表3年后,他又写出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他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存在空间,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了俄罗斯文学,对中俄比较文学研究和对中国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翻天覆地的市场经济大潮,1991年末苏联解体,这两件大事极大地影响了携手走过一个世纪风雨的中俄(苏)文学。俄国经典文学名著的出版因不受版权的制约和有名著效应,并没有像当代文学那样译介量锐减,反而在此阶段再度繁荣起来,大量苏俄名人名著被重新译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出版了俄苏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等的多卷文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又相继出版了多名俄苏作家的全集(或文集),如《涅克拉索夫文集》(4卷本)、《莱蒙托夫全集》(5卷本)、《果戈理全集》(7卷本)、《普希金文集》(10卷本)、《屠格涅夫全集》(12卷本)等。其中,最引人瞩目、最具成就感的是冯春先生独立完成的《普希金文集》(10卷本),这10卷译本中包含有译者重译的普希金所有重要的童话、散文、小说、诗体小说、文学论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这些无一不充分体现出译者的高超水平。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时期出版的许多译本,较之前的译本在翻译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重译本在以前译本的基础上改进了许多。在这一时期,徐振亚和冯增义还新译出了长篇名著《卡拉玛佐夫兄弟》,许多的中国译者们还在为中俄文学的交流做着无私的奉献。20世纪90年代,他们与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厚的情结,继续关注俄苏文学并积极地从中汲取艺术的营养,不知疲倦而忘我工作着。这些作家的灵感来源于整个俄苏文学的思想、情调、氛围,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摄取俄苏文学的思想:承认爱情、有人情味儿、可以怀旧、失恋和温情等各种感情、内心世界的独白、喜欢描写大自然、文学界有一定的自由度。苏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也带有一些负面的成分,苏联文学自给自足的教化性和将伦理道德两极化处理的方法,妨碍了它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俄苏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严肃、冷静的态度。中国老中青三代学者不顾学术著作出版十分艰难,每年仍然撰写着具有现代意识的、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这充分说明我国对俄苏文学的研究仍然保持青春活力并且充满热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