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人的智力不一样呢?

如题所述

第一,智力类型上的差异。所谓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的类型差异就是指人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类型差异。在记忆方面,有的人善于运用听觉记忆,有的人善于运用视觉记忆,有的人善于运用运动记忆。
第二,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的人从小聪明过人,有的人20多岁还呆头呆脑,这就是智力高低的不同。
第三,智力的差异也表现为有些人早熟,有些人晚成。如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6岁开始学诗,9岁能识诗韵,10岁便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样富有哲理的诗句。而英国的火车发明者斯蒂芬逊在17岁时还是个文盲,18岁才开始念书,到44岁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火车。
第四,智力由于性别差异也有所不同,但无高低之分。有人认为男孩比女孩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心理学家大量研究证明:男生的成绩偏于优秀和差两端,女孩成绩以中等居多。就平均成绩来看,男女没有明显差异。女性嗅觉灵敏,在声音定位、色彩辨别方面优于男性,男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较强。女性叙述事情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长于形象思维,擅长文学、艺术、语言、医学、史地等学科;男生思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特点,长于抽象思维,擅长数学、物理、哲学、天文等学科。

智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教育条件和个人的主观努力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智力的发展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把智力看作是人的一种潜能是比较合适的,智力发展就是这种潜能得到发挥的过程。智力无疑与人的先天禀赋有关,但每个人在有利的环境下都可能使自己的潜能发展到最高度。因而从先天禀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来看,智力问题是一个差异的问题。

智力差异可以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差异。我们平时说某人聪明,某人迟钝;某人擅长形象思维,某人擅长抽象思维,都属于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表现在水平的高低上,又可以表现在结构的不同上,还可以表现在发展与成熟的早晚上。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智力差异,它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社会阶层差异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4
智力(IQ)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主流刊物中,当智力的定义与重要性是存在争论的问题时,研究者们通常能在就这些争议达成共识。

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一个更概括的“智力”的定义也许被应用了:“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大英百科全书).

智力测验被经常用作确定人的智力。这并不是无可争议的。详见下述。 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对累积智能进行研究,这种智力来自于人们的协作。 计算机科学促进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旨在寻求如何使计算机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运算。 很多人也已经在致力于地外智能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智力的理论

心智量度理论

心智量度建立在智力有着先天的差异,也即高低之分。为了量化这一高低之别,人们提出用测试的方法去实现,这就是我们说的智力商数测试(智商测试)。

智力在狭窄的定义中是以智力测验来衡量(见智商)。这些测验是最准确的(可靠及有效的)心智量度测验,但是它们不是用来量度创造力、个性、性格或智慧。智力测验有很多方式,但全都是量度相同的智力。g因素一直被认为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主要测量因素。(见g因素理论)。

一些研究员曾经建议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数量或概念而是包含著一组相对独立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

1. 逻辑 (logical)
2. 语文 (linguistic)
3. 空间 (spatial)
4. 音乐 (musical)
5. 肢体运作 (kinesthetic)
6. 内省 (intra-personal)
7. 人际 (inter-personal)
8. 自然探索 (naturalist)

情绪智商(EQ)

丹尼尔·格尔曼(丹尼尔·戈尔曼)和其他几个研究者,揭露了情绪智商的概念并声称它至少像更传统的“智力”一样重要。

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认为,对g因素的测量是对学业能力的最佳测量方法。 他们认为其他种类的智能在学校教育之外会同等重要。

作为回应,g因素的研究者认为,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时候(hunt2001)多元智能理论还没有诞生。他们还指出,g因素对个人行为有根本性的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也不例外。 (坎贝尔,Campbell, 1991).

认知理论

智力的认知理论代表是信息加工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信息加工理论包括了以下三个核心观念:

* 元成分
* 执行成分
* 知识习得成分

1992年,安德森在他对于信息加工速度研究的一个实验中用到了这种反应时间(RT)。被试按住起始按键,看见附近的灯亮起,立即放开该按键并迅速按下最近的一个按键。

争议

研究人类智力的学者面临了许多舆论的批判—甚至多到一般科学家所无法忍受的地步。一些备受争议的课题包括:

* 从心智量度理论以及以常理方式看待这个主题的差异
* 智力在每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智力的影响(参阅Nature versus nurture)
* 不同种族及性别的智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来源和意义(参阅种族与智力)

《智力》杂志,是天津《今晚报》集团的一个子刊。以刊登智力趣题、灯谜等为主。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智力测试中,智商超过140的人可能是天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2

因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以观念也会略有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见解,就像百家争鸣时,各自坚守着不同的理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