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壮族人口很多,却很少听到壮族的历史记载?

常听到有苗族,但是不怎么听说壮族?

因为现在的壮族存在的历史很短,是由其他的民族演变而来的。改用壮族这个名字是建国以后的事情。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

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总人口数为16926381人 。

扩展资料:

信仰

壮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

魏晋以后,随着道教和佛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壮族宗教信仰体系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变异,形成以原始的麽教为主,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并出现了半职业性神职人员——师公。

师公有较完整的教规和组织,但无道教那样严格的修行仪轨,其职能是为民间祈福禳灾,驱鬼事神;所行法事兼具巫、道、释的特点。与此同时,汉族道教的正一道和太一道在壮族地区也有所流行,其神职人员壮语称道公,因其专事念经符咒而少解经文,故民间又称“喃嗼先生”。

道公对道教的教义和教规虽有遵从,但也已经过壮族本土宗教文化的改造而具有方士性质。道公无固定寺院,多以设坛组班的形式进行临时性的法事活动,其祀奉神祗除道教所特有者外,也加进了佛教和壮族本土神。

佛教由于其教义教规,如极乐世界、禁欲素食等,与壮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相牴牾,故对壮族社会的影响并不大。

壮族地区虽有零星佛寺,但规模及住持僧尼人数均远在中原一般寺庙之下,其信徒也多是南居的汉族人。

虽然如此,佛教的一些教义和思想主张,如积德行善、乐善好施等,还是得到了壮族人民的认同,甚至体现佛教生死轮回教义的“前世不修”词语,也成为一些壮族妇女自责的口头禅。

19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天主教等也相继传入壮族地区,并在壮族地区的一些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发展教徒,但影响主要局限于部分城镇居民 。

饮食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

如果掺和其他材料,还可以制成许多更加味美营养的食品,如八宝饭、八宝粥、竹筒饭、南瓜饭、“彩色糯米饭”等。居住在干旱山区的壮族,由于不宜种植水稻,则以玉米为主食。

壮族人民喜食水产,鱼蛤螺蚌,皆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蝉、蛇、禽、兽,也是壮族人民的日常佳肴。

嚼槟榔是壮族的传统习俗,今广西龙州等地的壮族妇女仍有此喜好。有些地方,槟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 。

建筑

壮族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广西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的壮族村寨,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住房形式“干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关养牲畜和存放杂物。

这种住房形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住房特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它具有适应于南方山区地形、气候和预防毒蛇猛兽侵扰的优点,所以一直延用到现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保、靖西、巴马等地方的房屋虽然已经朝着现代居室方向发展,为砖石或钢筋混凝土构造,但一些房屋的结构还保留着干栏的基本特征。

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壮族聚居区的“干栏”式建筑,是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壮族起源于古代越人。但是关于越人的历史、地域等细节问题在学术上还未取得一直的意见。中国商代的史书中出现过关于越人的记载。此后“越”这个字常用来指现今杭州一带的国家—越国。越国在战国中期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公元前334年,越国为楚国所灭。现在普遍认为越国的灭亡使越人的政治体系瓦解,形成了“百越”。“百越”是对居住在中国东南、南部具有文化共性的不同群体的总称。作为百越后裔之一的壮族,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特征:
  第一,他们最先种植荞麦(buckwheat)和水稻的民族之一。
  第二,他们沿着河岸在峭壁上创造了长达200公里的花山壁画。
  第三,他们创造了铜鼓文化,并且保存至今。广西境内发现了大量的铜鼓,其中一些传世铜鼓在宗教活动、节日中依然被当作乐器使用。
  中国人大量出现在壮族地区是在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修筑灵渠用武力征服南越之后。虽然之后南越在秦朝崩溃后独立,但是随着汉武帝最终打败南越,使得中国人与壮族先民开始了广泛的接触。
  此后,大多数壮族地区是由当时的广州政府管辖的,但是大多数时间,这种“管辖”只是名义上的。中国任何想加强对壮族地区的控制都遭到了壮族人民的反抗。
  随着汉朝的瓦解,中国进入了三国时期。三国中的吴国为了扩大疆土而加强了对壮族地区的控制。
  唐代,随着中国这个帝国对广州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国加强了对壮族地区的施压,在广西境内建立了军队。之后中国移民不断涌入。这样,在宋朝之后壮族想要在政治上保持独立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正如Barlow所说:“宋朝对于壮族来说是极为关键过度时期,因为在那之后,壮族的名称就一直较少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的民族—壮族。但是壮族在宋朝时期成立的南天国也是壮族最后一次在自己民族内部人物的领导下的独立组织。”
  在元朝,壮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当地土司在皇帝任命下直接对当地人民进行管辖。土司制度只需要壮族表示从属于中国,带来了一定的自治性。
  明朝中国开始用武力对壮族地区施压。在广西地区壮族也发起了最猛烈的反抗。中国的每一次进军都使壮族不断接近被征服的边缘。根据早期清朝的文献推测,明朝结束后广西只有一半人口为壮族,30%是瑶族,20%是汉族。而到了18世纪40年代,汉族人口占了广西人口的60%。
  壮族虽然与中国人长期在同一片土地生存,却由于他们不肯屈服的性格和对音乐的痴迷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着自身传统的独立性。
18世纪,壮族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壮族人口的数量又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壮族参加的共产革命在中国取得了成功。1949年后中国让壮族在广西成立了自己的自治区。首府也移到了壮族人口占主导的南宁,但是几十年后,壮族在南宁也成了真正的“少数民族”。
  现在普通壮族人的服饰已经和别人没太大差别了,壮语也逐渐在被边缘化。
第2个回答  2013-11-02
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发源于中国北方,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收到中原民族的挤压,不断遭到迫害,并不断南迁,历朝历代都有跟苗族瑶族战争的记载,因而历代都有北方王朝提到这些民族。但跟苗族、瑶族等原北方民族不同,壮族先民是从有历史的中原王朝时代就分布于中国南方,特别是广西一带,是个地域性很强的民族,而且不像瑶族、苗族那样人口较少,人口很多,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壮族的统治方式是封建制度,也就是土司分封制,与内地不同,土司领主是世袭罔替的,不像内地有科举考试任命的官员,因而领主们一般只在广西各壮族领地内征战,并不对外扩张,因为北方人知道的不多,然而,历代史籍都有壮族先民的记载,唐朝的西原蛮、六朝时代的黄峒蛮、宋朝的撞军都是壮族的先民,而正式开始使用壮族称号的是明朝,当然,当时的壮族并不叫壮族,而是僮人,这个僮的发音仍然是“壮”,而不是“同“,壮族是根据僮族在新中国改称的,旧社会歧视少数民族,以前这个僮字是反犬旁的”“,而不是单人或双人旁,直到民国时期才改为单人旁或双人旁的”僮“。其实壮族历史记载是很多的,中国的正史《明史》、《清史稿》以及历代广西的本地史籍例如民国时期的《广西年鉴》、《邕宁县志》等文献都有大量的记载。壮族的人口是很多的,在清朝后期之前都是广西人口最多的民族,从明朝史料记载,当时的广西人口就是壮八民二,民是指汉族。经过清朝后期汉族人口的大量流入,目前汉族人口已经超过壮族人口,成为广西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屈居第二。
第3个回答  2018-03-18
先在桂林设省会同化桂柳地区,怪不得有桂柳话汉族方言,然后南宁首府南宁普通话。就剩下崇左百色河池比较大片的壮话分部了。我记得以前我们这里按语言来划分民族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