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考证说历史上没有“施耐庵,”,为何人都认为他是水浒作者呢?

如题所述

《水浒传》是谁做的?

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的“《水浒传》是谁做的”这个章节中,做了六点假定来推断“施耐庵”。本回答导语开头讲的那一点是最后一点,在这个假定之前,胡适先生还说到:


一百回本的原本是明初人做的,也许是罗贯中做的。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涵虚子记的元曲里有他的《龙虎风云会》杂剧。(第四点)


七十回本是明朝中叶的人重做的,也许是施耐庵做的。(第五点)


胡适先生首先从版本问题入手,讨论《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谁。我觉得,胡适先生的方向是正确的,要找出《水浒传》的作者,文本本身最能说明问题。现在所得出的“施耐庵”即“施彦端”,难以洗脱脱离文本、编造故事,乃至伪造证据的嫌疑。

胡适认为,《水浒传》的确有一个金圣叹所说的七十回本,这个本子有可能出自施耐庵之手。而从郭武定刻本以下的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等版本的《水浒传》,其作者恐怕就不是施耐庵了。

把《水浒传》一分为二,因而得出两个作者,这是胡适先生最为独特的观点。胡适先生的这个结论,现在已不为普通读者所知,学术界也很少提及。绿野老道认为,胡适这样讲,恐怕不太在理。

金圣叹所称古本《水浒传》是不是有,胡适并没有给出有力的证据。而从文本来考辨,金圣叹所称古本,其实也是从郭勋刻本衍生的袁无涯百二十回本腰斩、删改而来,迄今为止,尚无实证证实金圣叹真的读到了“施耐庵”的古本。所以,《水浒传》除了有繁本、简本之分外,现在能够看到的通行本,大致应当是一种母本繁衍的分支,施耐庵的《水浒传》只有一个。

就“水浒传”版本问题而言,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前七十回书是“施耐庵”所作。梁山大聚义之后的故事,大概是后人的续书。虽然也有说续书是罗贯中所著,但这个结论几乎也无法考定。这一点,其实也与胡适所言不相矛盾。胡适乃一代大家,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持一家之言,支持同样恃才的金圣叹也不足为奇。

至于《水浒传》续书是谁所为,同样需要像胡适那样先做版本考定,才能进行讨论。现在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署名作者有两个:施耐庵、罗贯中。绿野老道认为,这样的署名是非常错误的。即便是罗贯中写了续书,但绝不可能是写了全部的续书,征辽、灭田虎、王庆,讨方腊这四个故事是在万历年间重刻《水浒传》之后,陆续由不同作者完成的,并非一人所为。

胡适先生也否定了金圣叹指责罗贯中“狗尾续貂”之说,认为另外一个百回本的续书作者是罗贯中,另外几十回则是后人续貂的。

综而述之,胡适先生认为有两部《水浒传》,明嘉靖之前有一个七十回本的,作者也许是施耐庵。同时,还质疑施耐庵所作的七十回本《水浒传》是嘉靖时期的改本,因而,才有施耐庵是明中期的书生这一说法。之后的百回本(或可称容与堂本),其作者大概就是罗贯中了。

“施耐庵”是否真有其人

其实,讨论施耐庵或者罗贯中的意义,远远不及讨论“施耐庵”到底是谁。在这个问题上,胡适先生也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胡先生“(施耐庵)也许是明朝文人的假名,并没有这个人。”之说大有道理。

《水浒传》自刊行以来,就引发“施耐庵”的热议。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志三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是关于《水浒传》作者的最早记载。高儒大约生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嘉靖年间刊行《水浒传》,他应当比较了解当时的情况。因而,高儒把《水浒传》的版权归于施耐庵,罗贯中担纲责任编辑,这一说最为后世采信。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从文本故事看,《水浒传》大约只写到了永乐初年,其成书时间恐怕是永乐中期。也就是说,嘉靖年间刊行的施耐庵“的本”时,也是百余年之后的事情了。在这百余年间,《水浒传》似乎遭遇了第一次腰斩,七十回书之后明显与“的本”不搭调。这也是胡适认为嘉靖之前有一部《水浒传》的缘故。

所以,即便是以高儒的观点也有商榷质疑的余地。时隔百余年,《水浒传》一直在民间流传,作者是谁早已无处探寻。更何况,“施耐庵”原本就是个假名。

绿野老道认为,《水浒传》之所以在嘉靖之前被腰斩,原因是透露了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不知所踪这一高度隐秘。腰斩之后,故事又不完整了,于是,“狗尾续貂”,后几十回书大肆反转原著,美化了皇帝,隐去了水浒真故事。

金圣叹的七十回本也是腰斩的产物,斩掉续书后,故事同样不完整。于是,金先生补写了梁山好汉的恶梦。虽然金圣叹写的“恶梦”也是在污蔑梁山好汉,但大致上取材于历史,这一点,比《征四寇》靠谱。

从这个推断来看,《水浒传》的作者当时是冒着风险来写书的,隐去真名,或者混淆作者也就大有可能了。然而,胡适先生说,七十回本《水浒传》是嘉靖年间的改本,作者或许是明中期的施耐庵,此说大不靠谱。版本流传也不支持胡先生这一论点。

施耐庵应当是个出于自我保护的笔名之类的,无论是谁,都是真有其人。“施耐庵”其实与“兰陵笑笑生”一样,都是为了逃避“文字狱”而虚化的名字。虽然,“文字狱”在清代尤甚,但绝非此朝的专利,大明王朝同样盛行此道。文人为避免因言获罪,以笔名著述,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情。

所以,绿野老道支持胡适先生之说,前七十回是施耐庵所作,续书是后人所写。同时,也反对施耐庵的前七十回书是改本的说法。《水浒传》没有金圣叹所说的古本,现在通行的前七十回本都是施耐庵的作品,只不过被屡屡删改而已,其作者应当还是施耐庵。

施耐庵应当不是明朝中叶的某个文人,更不是现在所说的“施彦端”。究竟是谁,绿野老道在下一节斗胆讲几点个人探轶的心得,以供交流并向头条朋友讨教。

施耐庵就藏在《水浒传》的文本中

胡适先生以文本为依据,考证《水浒传》的版本,而不是盲目遵从古人,这样的治学态度值得尊敬。以版本来辩证作者,比脱离文本,甚至伪造证据要可信得多。假如再深入一步,在《水浒传》的文本中进行一番探索,“施耐庵”似乎就若隐若现了。

绿野老道致力于探轶“施耐庵”,似有些心得,在此略讲几点。

其一,“施耐庵”应当活到了永乐中期,见证了大明王朝一段秘史。“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段故事中,隐伏着两条线索,明写的是北宋仁宗嘉佑三年的事,暗写的是发生在明朝的靖难之役。施耐庵以朱武、洪太尉暗喻“朱洪武”,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到的装扮成牧童的张天师,影射的也是“朱洪武”。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就做过牧童。

表面上,妖魔是洪太尉“误走”,实际上,却是张天师借洪太尉之手故意放走的。所以,“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是朱元璋放走妖魔。那么,朱洪武放走的是什么妖魔呢?

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到张天师前,被一只白额锦毛虎和一条雪花大蛇所惊吓。这只虎就是锦毛虎燕顺,那条蛇则是属蛇的朱允炆。这叔侄二人后来联手导演了靖难之役,陷百姓于战火之中——这就是施耐庵所说的“妖魔”。

朱元璋违背历代规制,把皇位传给皇太孙,“孙立”就是妖魔。所以,文本中足可名列天罡系列的孙立被降为地煞第三名。地煞第一名就是有朱洪武符码的朱武,而“丧门”的黄信位居第二,三代人占据地煞前三,这就是梁山好汉排名中的一大隐秘。《水浒传》中还有很多类似隐喻,暗指靖难之役。

由此可见,施耐庵绝对是这段秘史的见证者。此时,死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施彦端”肯定不可能穿越而来,看到这段秘史后又穿越回去,在《水浒传》中暗写下一段惊天秘闻。同时,即便是“施彦端”穿越而来,早已隐居乡间的村老也绝对不可能听说皇宫如此等级的绝密。

其二,施耐庵是佛教信徒,崇尚“佛道合一”。《水浒传》中有大量的佛、道符码,施耐庵以道家“妖魔”为线索,围绕“替天行道”这个主题讲述梁山故事。但是,施耐庵绝非信奉道教,而是佛教信徒。在主张“佛道合一”的大前提下,表明自己的宗教观点:佛比道高。

劫取生辰纲是道家“妖魔”刘唐先去了道教大护法灵官处“镀金”,然后才能去找佛教护法天王晁盖,佛道联手揭开了梁山大聚义的序幕。朱仝去捉拿托塔天王,先得去观音庵取齐队伍,且因此义释晁天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