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读后感

如题所述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读后感
鲁迅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文化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一位受到大家尊敬的“文化革命战士”,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逝世时,在万国殡仪馆里,有那么多人去为他举行葬礼,鲁迅先生的精神令所有人敬佩!举行葬礼时,大家向他致最深的敬意,中国各层次的人都来纪念他,大家永远忘不了鲁迅,忘不了在生前关心下层老百姓的作家,文中这样写道:“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这是社会中高级成员对鲁迅先生致的敬意,我们至今也忘不了鲁迅先生。大家因为他对下层的关心而关心他。十三四岁的女孩儿都敬佩这位大文豪,离开殡仪馆时都要再进来一次,并带着恳求的语气,可想而知鲁迅先生的影响力在当时有多大!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 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 ”
一群小学生,用着最真挚的心来纪念鲁迅“救救孩子”的声音是永远忘不了的。小学生们向鲁迅先生鞠躬,还留恋的频频点头,显示出了鲁迅先生受到的尊敬。
文章末这样写道:“事实上,写信的人今天正午还到殡仪馆来过。我那时看见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寄发了这样的信。我的书桌上摆了一本《中流》。我读了信,随手把刊物翻开,我见到这样的一句话,便大声念了出来:“他的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朋友,我请你也记住这一句话。这是十分真实的。 ”
直到现在,我们也一直记着鲁迅先生,他生前的事就是战斗,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巴金的这句话是正确的,鲁迅先生的深湛的著作会永留人间!鲁迅先生的所作所为,是我们永远忘不了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5
文章的一开头就告诉了我,巴金爷爷和鲁迅爷爷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我现在不想说什么,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看着自己敬仰的老朋友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棺木里,悲伤的巴金心痛得什么也说不出了,只有和自己感情深厚的人离开自己的时候才会如此的伤感!这是巴金爷爷最真实的内心情感的表达!  接着巴金爷爷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描写了各界群众在万国殡仪馆里吊唁鲁迅的场面.
  秃顶的老头,一群学生,杂志社的工友,盲人,两个日本太太,邮差,童子军,商人,店员以及那个西洋人,他们都是巴金爷爷看到的.虽然他们的职业不同,信仰不同,年龄不同,甚至国籍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悲戚的面容却都是一样的,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默默地祈祷,深深地鞠躬!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这句话则从听觉上描写人们悲痛的心情.“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浓郁的晚香玉的芬芳.”这哪里是晚香玉的花香,这是鲁迅的气息啊!巴金爷爷通过嗅觉来表达了自己对鲁迅深深地怀念之情!
  万国殡仪馆里的空气是沉重的,入殓、出殡的过程同样的沉重!巴金爷爷不仅从听觉和视觉来描写人们的心情,还从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沉痛的心情!“在往墓穴去的途中,灵柩愈来愈重了”,其实,棺木还是那么重,那是他的心感觉感觉越来越沉重!想着以后再也看不见鲁迅温和的笑容了,再也听不到他对我们高谈阔论了,离墓穴越近,心情当然就会越来越沉重:鲁迅,他真地不能够复活了!
  巴金的描写细腻真实,形象生动,人们无限悲痛的心情和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跃然纸上,让我也为之潸然!我在朦胧的泪眼中记住了那句话——“他的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我也记住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鲁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