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区域指导策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数学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对于儿童来说,现实生活更是他们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现实生活对于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儿童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数学有关。例如,儿童都想玩拼图玩具,他们在选择玩具时就会考虑,一共有几个拼图玩具,有多少小朋友想玩,是玩具比人多,还是人比玩具多,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这是幼儿就会自发的进行多少比较。再如两个儿童在分食品时,他们会自觉地考虑如何平分。

这些实际上正是一种隐含的数学学习活动。类似的事情,在儿童的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儿童常常在不自觉之中,就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二)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论

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儿童就很难理解。现实生活为儿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举例来说,有些儿童不能理解加减运算的抽象意义,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只不过没有把这种“生活中的数学”和“学校里的数学‘联系起来。如果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育儿童,而是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借助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如让儿童在游戏角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甚至请家长带儿童到商店去购物,给儿童自己计算钱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认识到抽象的加减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帮助儿童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正如儿童的逻辑思维要通过儿童对自己的动作加以协调、反省和内化而获得一样,数学知识也是来源于儿童自己的活动: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协调自己的动作,同时也努力在头脑中协调它们的关系。这些关系最终建构成儿童头脑中的数学概念。

儿童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儿童在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同时,也锻炼了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果,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己主动获得发展的机会。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而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也就是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习资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展。

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强调让儿童自己建构数学概念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教学的作用。学前教学对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2
一、准备的策略\x0d1、分析教材\x0d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新教材内涵,利用新教材课程新的优势,用好、用活教材.上课前的课时分析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如: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是必须的?;需要补充什么或是删减哪些?;需要调整什么或是融合哪些内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教学如何导入又如何结尾?\x0d2、分析学生\x0d“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学生: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x0d3、处理教材\x0d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或调整、补充教材资源,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也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或当地特色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教学所用,大胆、合理地进行补充、开发新的信息资源,并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x0d4、设计预案\x0d教学之前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影响学生课堂情感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原有的情感反应状况、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策划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预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包括纵向的教学顺序和横向的师生交往形式,教师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多种教学艺术,优化教学结构,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有准备的、有意识地预设.\x0d二、实施的策略\x0d1、转变教师角色\x0d《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观点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但话语层面上的认同并不能自然生成相应的教学行为.怎样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恰当引导学生探究、交流?怎样以学习共同体一员的姿态,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这些问题让我思考着、探索着,并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x0d2、引导自主探索\x0d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力求做到: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讲,错误让学生析.\x0d3、关注体验感悟\x0d学生的体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与单纯的模枋,更多的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体验、感悟.一位老师这样设计“10的认识”:先从生活中找“10”:10个手指头、一(10)班……小朋友兴趣盎然,纷纷举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影密切相关的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x0d4、强化合作学习\x0d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新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因此可以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合作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分工、完成项目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合作任务,每一位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想;二是要创设合作的氛围,并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方式.\x0d三、反思的策略\x0d教师自我有效反思可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随时思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事先的设计与实际的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理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你打算在后继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关键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无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话,记录下来.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x0d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效益,我们教师要在数学理念上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天地,在教学实践上,坚持“扎实有效”的原则,努力把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走向求真、求美、求简的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