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时期海盐生产规模最高峰出现在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巅峰在明清时期。

海盐生产在春秋时就有,明清时期盐商发展越来越好,海盐生产达到了巅峰。而在这之前的朝代都是矿盐比较多,海盐比较少,相对落后。

扩展资料:

海盐文化

“海盐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开放式的地域文化。东台,无疑是中国“海盐文化”的代表。从今天的地理位置上看,东台处于江苏沿海中部,苏南有吴越文化,苏北有楚汉文化,东台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

今天,从盐阜大地考古挖掘出的与盐有关的遗迹、文物达860多处(件),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碑刻,如塔、民居、桥、堰、闸等,这些是与盐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反映海盐文化的非物质遗产1200余种,让你目不暇接。

你会发现,这就是历史上盐民生产与生活的文化遗存,从中我们能够触摸到先民的体温和气息。东台沿海的乡镇地名大多为盐卤“浸泡”过的,灶、堰、冈、仓、团、盘、圩、滩、垛等,成了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最为鲜活的符号。

盐历史:

西汉时期,东台先民“煮海生盐”,开始撰写“盐文化”的灿烂历史。东台如今尚现存“安、灶、撇”等地名皆与煮盐历史有关。先后在此任盐官的北宋三名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艰苦创业,千载流芳。

其中范仲淹重修的捍海堰──范公堤,工程浩大、名标青史。沿堤而建的富安、安丰、梁垛、东台等集镇,如今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

因为有了盐及其丰厚的盐文化底蕴,乾隆年间,东台由一个普通小镇升格为一县治所。“天下财富之巨,首推两淮,两淮之富,又数扬州,扬州之根,又在东台”,足见盐文化孕育下的东台曾经在历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一页,时有“小扬州”之称。

意义

由于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连运河,南北广袤数百里,盐场二三十处,皆可煮海为盐,造价低廉而产量极丰,且水网交错、航行便利,广销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

因此 ,自古以来,两淮盐场便成为全国盐产量最大、销路最广的地区。同时,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借以立国的“财赋之源”。直到清代,东台一直是海盐生产中心,乾隆时期东台的产盐量达到全国总产盐量的1/4。至今,东台仍然是我国重要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早在吴王阖闾(前514年)时代,江苏沿海就开始煮海为盐,汉武帝招募民众煎盐,刈草供煎,燃热盘铁,煮海为盐,昼夜可产千斤。

唐代开沟引潮,铺设亭场,晒灰淋卤,撇煎锅熬,并开始设立专场产盐。到宋代,煮海为盐的工艺已很成熟。至元代江苏盐业已发展到30个盐场,煮海规模居全国首位。

特别是明代江苏盐业由煎盐发展到晒盐。这说明早在500年前,江苏海盐就有煎盐和晒盐两种生产技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塑晒结晶新工艺试验成功,同时在全省各盐场推广使用,产生一次新的重大的技术革命和飞跃,使江苏海盐生产进入稳产、优质和高产的发展新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6
正真的海盐生产达到巅峰是明清两代。之前例如唐宋元都大多数盐产地来自矿山和陆地。直到明清两代盐水煮、晒盐业达到巅峰。
例如我国四大盐场中的长芦盐场,虽然是唐代就有,可直到宋代都只是年产数十万吨。
但是到了明清,因为技术革新等等原因,年产却高达百万吨甚至更高。还有就是运河漕运的发达,时沿海地区盐的获取比起内陆盐价格要低廉,也加大了海盐开发。
第2个回答  2017-08-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