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的歇后语,字谜的演变和来历2.将‘有趣的汉字’

如题所述

要求:

1.要字谜,要关于谐音的歇后语,字谜的演变和来历

2.将‘有趣的汉字’这5个字的古文打出来

3.找几则关于谐音的笑话

答案: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演变:唐宋元明时期,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笔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都可以看到字谜留下的种种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猜测,蔚为一时风气.宋元时代,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作一种技艺,有人竟能以此为业,赚钱谋生.其中的佼佼者,竞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记:"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杭之猜谜者,且言一二,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记问博洽,厥名传久矣."正说明了当时字谜流行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能制谜、猜谜者的尊崇.<br />来历: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时称“廋辞”或“隐语”.它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形成了谜语.汉朝时一些文人常用诗词、典故来制谜,出现了妙喻事物特征的事物谜和文字形音义的文字谜.南北朝时文人常以制谜、猜谜来斗智,制谜技巧逐渐成熟.隋唐时谜语由民间进入宫廷,许多皇帝都喜欢猜谜. <br />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猜谜成为市民的一大乐趣.南宋时,每逢元宵节,人们将自己制作的谜语挂在花灯上,供人们边观灯边猜谜取乐.南宋都城临安的灯谜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灯谜之乡”.明清时期元宵节猜灯谜更加盛行,并出现了研究谜语制作的专门著作.谜语就这样成了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并一直流传至今.

繁体:有趣的汉字

谐音笑话:

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9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猪鼻子插葱,装(象)
第2个回答  2018-01-29
2 成品目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