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聚集区地质环境变迁总体趋势预测

如题所述

由前面各章节的论述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油气聚集区地质环境是由黄河流路摆动、海岸带变迁及人类经济开发活动三者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而这三者间又以黄河流路的变迁对环境的改变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它决定了未来黄河三角洲及海岸带的演化方向。因此了解掌握了黄河流路变迁规律的基础上,关注海岸带的侵蚀淤积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便可以牢牢把握住区域内地质环境的总体演变趋势。

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区域内地质环境演变现状

(1)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一般以淤进造陆为主,个别年份来沙量少时也出现造陆负增长。若以年平均造陆面积相比,钓口河造陆速率大于清水沟。从每亿吨泥沙造陆速率看,清水沟则大于钓口河。由此可以认为,钓口河外海洋动力输沙能力比清水沟口外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强。

(2)从造陆面积时序变化看,一般是改道初期几年造陆速率大,改道后期造陆速率小,有逐年减小的趋势;从每亿吨泥沙平均造陆面积时序变化看,也有类似变化趋势,这与改道后期沙嘴向海突出,沙嘴前缘地形变陡,海流速增大,泥沙沉积减少,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增强等因素有关。

(3)清水沟河道长度增长变化,大致与造陆面积变化趋势相一致。改道初期几年增长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弱。

(4)从清水沟某时期个别时段来沙量偏小,造陆面积出现负增长情况来看,此时段内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大于来沙沉积量,依此推算清水沟口外海洋动力输沙能力的量级应在2亿t左右,与钓口河输往外海区泥沙量相比,清水沟明显偏低。神仙沟口外输往外海区泥沙量则高于钓口河,这当与神仙沟口外存在无潮点和高流速区密切相关。

2.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发展趋势的预测

清水沟已经行水25年,流路已从1983年汛期最大过洪河槽,变成2001年现行的窄小河槽。其河床变化总趋势是朝向继续淤积、抬高的方向发展的。现对几种可能发生的不同量级洪水在清水沟河段作出的反映进行预测。

第一种可能是黄河持续出现断流甚至在汛期断流的情况,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泥沙将不断淤积在主河床内使之抬高,河口地区造陆速率降低甚至出现侵蚀,对河口地区湿地保护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种可能是最近几年一直连续出现的小洪水过程,如1990、1991、1992年汛期洪水组合,最大洪峰流量只有3000m3/S左右。流量变幅不大,河水不出槽或漫滩不大,来水来沙条件与河床边界条件大体相适应,河床无需做大的调整,由于河道不断增长,河段将朝着平稳、淤积、抬高的方向发展。这当是最平稳的一种。

第三种可能是汛期出现中等洪水过程,如1981、1983年汛期洪水组合。洪水发生次序由小到大,最大洪峰流量5000m3/s左右,并有较充裕的时间供河床进行调整,或淤滩造床或冲刷下切,河口段出现漫滩,但尚不致造成主槽大的摆动或滚动,入海口由于漫滩壅水,极有可能另寻捷径入海。此种情形河口段防汛形势十分紧张。

第四种可能是汛期出现大的洪水过程,此种洪水过程出现机率较小,如1976年汛期洪水组合最大洪峰流量8000m3/s左右。洪水出现次序及洪峰之间过渡段也不规则。

3.未来黄河流路、海岸带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对地质环境影响

(1)河道相对稳定,即行水河道在人为因素干预下增大使用年限。河口在人工治理结合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保持稳定状态。

(2)海岸蚀退速率降低,随着沿海防护堤坝的不断修建,同时对堤坝保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将会延缓海岸的蚀退过程。

(3)总体地质环境将随着行水河道的稳定而相对稳定,但黄河断流会影响河道淤积从而抬升河床,河口地区湿地的面积将随之缩小,河道附近的地下淡水体体积也将缩小。

(4)淡水资源更加短缺,而更多平原水库的建立将引起大面积土地盐渍化,影响土地的有效利用。

(5)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大面积海水入侵,进而影响整个生态地质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