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是元朝的子民,也没做过官,为什么明朝人都称他为王参军?

如题所述

从未做过官,却被世人称为参军
传世名作《墨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他的作者是元朝的大诗人王冕。



王冕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王冕是官僚家庭之后,但是到王冕这一代只剩个农民身份了,但是他自幼好学,通过刻苦的努力,精通文史,而且自学绘画,尤其擅长梅花和荷花,因此名声在外。



王冕一生性情孤傲,同情劳苦大众,虽然满腹才华,却十分痛恨官场习气一生都不曾为官,但是,世人都称王冕是“王参军”,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滁阳起兵,盘踞金陵称为吴王之后,有一年特地去寻访王冕。



初见之时,王冕并不认识朱元璋,朱元璋礼贤下士,并不妄自托大,自报家门,将自己的起兵历程详细介绍了一番,自称姓朱,盘踞金陵。王冕自然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朱元璋后说自己在江南一带早就听说了先生的大名,特此来拜见,此番前来,是想请教先生一个问题,浙人造反的时间已经很久,如今天下征战不断,怎样才能够收服民心。



王冕先是应承朱元璋说他高瞻远瞩,其实这个问题是不用自己来回答,其实也只是顺带奉承一下朱元璋而已。然后才对答说,如果能够以仁义去收服民众,施行仁政,那么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会自然臣服,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浙江了。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希望用武力去收服民众的话,浙江的民众虽然军力不够,但是是不会失去道义臣服于你的。接着就举了盘踞浙江的方国珍的例子。
这一番话,朱元璋很是受用,连连称是,两人相谈甚欢,一直到傍晚。
后来朱元璋评定天下,坊间一直流传,朝廷出了文书,要王冕去做官,并且传言的人越来越多。再看王冕,见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越来越专制,文人读书做官也只是“八股取士”一条路,自感无趣,便收拾行囊,隐居山中,不再过问世事,直至去世。等到朝廷真的派人来征聘王冕的时候,早已是人去室空。
以上是野史中的一段摘录,虽然不可尽信,却也不可全然不信。



历代以来,关于王冕是否为官的争议一直很大,争论的正是王冕是否做过朱元璋的咨议参军这个论题。明朝及明朝以后很多名家都写作《王冕传》,也做了很多考究的事情,但是都说法不一。
然而,民众称呼王冕为“王参军”,或许并不在意王冕是否真的做过所谓的咨议参军,而是对他人格和品德的敬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4
王参军一说应该是误传。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关于王冕晚年有否做过朱元璋的咨议参军,并为明军谋划攻取绍兴的事,写过王冕传记的张辰、宋濂、朱彝尊、徐显、全祖望等以及现当代学者,历来说法不一。
宋濂《王冕传》:“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明史·文苑传》)参与编修《明史》的朱彝尊所撰《王冕传》就否定此说,说:“自宋文宪(即宋濂)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与王冕同时的同乡好友张辰的《王冕传》,对王冕的事迹记载最具体,对“参军”却未着一字。近人包赉《王冕事迹考证》则认为:“(明将)胡大海在至正十九年正月攻诸暨时曾见过王冕。当时即将此事报告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他咨议参军。不幸中央的公文还未到达诸暨,王冕已经死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宋濂称他为参军。”这也多半是猜测之辞。
比较起来,自当以张辰的《王冕传》为最可信。所以《诸暨县志》卷二十七说:“张辰与王冕同时同乡且朋友,当然较宋、朱所见所闻者为确,自当以张辰传为凭。冕为明师载去,自九里山至山阴天童寺数日即殁。不但未尝一日参军事,并未尝一见明太祖,更何暇为其画策取绍兴!冕所居为诸暨(答者注:诸暨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北邻杭州,东接绍兴,南临义乌。)之九里(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九里山,在诸暨枫桥镇北九里处,又称煮石山,是元末明初大画家王冕(1287—1359年)的隐居地。西边1.5公里处为营盘村---明朝开国将领胡大海屯兵地。),非山阴(注:今浙江省绍兴市)之九里,明师即住山下,至今所驻兵处,犹有营盘痕迹可辨。见《山水志》,其地逾山即山阴,去兰亭甚远,当时为明师载去自九里至天童寺,数日即卒,确未到山阴城外,更何暇远至婺州?竹咤(朱彝尊字)知宋传之误,作传以上史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出:“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说的正是事实。

至正十九年(1359)东南骚动。朱元璋提兵破浙江方国珍,派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村人奔窜,王冕不为动,时病卧床上,他说:“我是王元章。”士兵即将他载至天章寺胡大海处,胡大海请王冕上坐,请他指教策略,王冕说:“大将军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如果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如以兵力服人,谁人能心服?我绍兴乃秉义之地,要我教你们杀我父兄子弟,则万万做不到。你能听我,希立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请立即杀我。”胡大海被他讲得无话可说,只得再拜领受,叫王冕不要讲话就行了。第二天王冕病遂不起,过几天就逝世,胡大海备丧礼殓葬于山阴兰亭之侧,墓碑题“王先生之墓”五字(张辰《王冕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4
关于王冕晚年有否做过朱元璋的咨议参军,并为明军谋划攻取绍兴的事,写过王冕传记的张辰、宋濂、朱彝尊、徐显、全祖望等以及现当代学者,历来说法不一。宋濂《王冕传》:“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明史·文苑传》)参与编修《明史》的朱彝尊所撰《王冕传》就否定此说,说:“自宋文宪(即宋濂)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与王冕同时的同乡好友张辰的《王冕传》,对王冕的事迹记载最具体,对“参军”却未着一字。近人包赉《王冕事迹考证》则认为:“(明将)胡大海在至正十九年正月攻诸暨时曾见过王冕。当时即将此事报告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他咨议参军。不幸中央的公文还未到达诸暨,王冕已经死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宋濂称他为参军。”这也多半是猜测之辞。比较起来,自当以张辰的《王冕传》为最可信。所以《诸暨县志》卷二十七说:“张辰与王冕同时同乡且朋友,当然较宋、朱所见所闻者为确,自当以张辰传为凭。冕为明师载去,自九里山至山阴天童寺数日即殁。不但未尝一日参军事,并未尝一见明太祖,更何暇为其画策取绍兴!冕所居为诸暨之九里,非山阴之九里,明师即住山下,至今所驻兵处,犹有营盘痕迹可辨。见《山水志》,其地逾山即山阴,去兰亭甚远,当时为明师载去自九里至天童寺,数日即卒,确未到山阴城外,更何暇远至婺州?竹咤(朱彝尊字)知宋传之误,作传以上史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出:“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说的正是事实。
第3个回答  2018-12-24
燕王朱棣没有登基时这个曾经去拜会过他,还派人封他为咨议参军的职务,只不过他在那个人找到他之前就逃躲起来了。后人牵强附会,所以称他为王参军。
第4个回答  2020-04-26
因为是明朝人叫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