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和生物制药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x0d\x0a如:抗生素制备、生物疫苗、蛋白质抗体纯化提取等。\x0d\x0a\x0d\x0a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x0d\x0a培养目标\x0d\x0a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4
生物药物 基本概念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原生物制药。
[一、生物药物的来源  正常机体之所以能保持健康状态,具有抵御和自我战胜疾病的能力,正是由于生物体内部不断产生各种与生物体代谢紧密相关的调控物质,如蛋白质、酶、核酸、激素、抗体、细胞因子等,通过它们的调节作用使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机能。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生物体内提取这些物质作为药
  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
  天然的生物材料:人体、动植物、微生物和各种海洋生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制药原料的重要来源,如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得的微生物或细胞。
二、生物药物的特性
1、药理学特性  (1)、治疗的针对性强
  细胞色素c用于治疗组织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2)、药理活性高
  注射用的纯ATP可以直接供给机体能量。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生物药物本身就直接取自体内。
  (4)、生理副作用时有发生
  生物体之间的种属差异或同种生物体之间的个体差异都很大,所以用药时会发生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
2、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  (1)、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
  激素、酶在体内含量极低。
  (2)、稳定性差
  生物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特定的活性部位,该部位有严格的空间结构,一旦结构破坏,生物活性也就随着消失。酶,很多理化因素使其失活。
  (3)、易腐败
  生物药物营养价值高,易染菌、腐败。生产过程中应低温、无菌。
  (4)、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生物药物易被肠道中的酶所分解所以多采用注射给药,注射药比口服药要求更严格,均一性、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理化性质、检验方法、剂型、剂量、处方、储存方式。
3、检验上的特殊性  由于生物药物具有生理功能,因此生物药物不仅要有理化检验指标,更要有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三、生物药物的分类
1、按药物的结构分类  按结构分类有利于比较一类药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离制备方法的特点和检验方法。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
  天然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及衍生物。蛋氨酸可防治肝炎、肝坏死和脂肪肝,谷氨酸可用于防治肝昏迷、神经衰弱和癫痫。5-羟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化学本质性同,分子量有差异。蛋白质类药物:血清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胰岛素;多肽类药物:催产素、胰高血糖素。
  (3)、酶和辅酶类药物
  酶类药物按功能分为: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麦芽淀粉酶)、消炎酶(溶菌酶、胰蛋白酶)、心血管疾病治疗酶(激肽释放酶扩张血管降血压)等。辅酶类药物在酶促反应中传递氢、电子和基团的作用,辅酶药物已广泛用于肝病和冠心病的治疗。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
  DNA可用于治疗精神迟缓、虚弱和抗辐射,RNA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辅助治疗,多聚核苷酸是干扰素的诱导剂。
  (5)、糖类药物
  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6)、脂类药物
  磷脂类:脑磷脂、卵磷脂可用于治疗肝病、冠心病和神经衰弱症。脂肪酸降血脂、降血压、抗脂肪肝。
  (7)、细胞生长因子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8)、生物制品类
  从微生物、原虫、动物和人体材料直接制备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疾病的制剂。
2、按来源分类  有利于对不同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研究。
  (1)、人体组织来源
  疗效好、无副作用,来源有限。人血液制品类、人胎盘制品类、人尿制品类。
  (2)、动物组织来源
  动物脏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以批量生产。但由于种属差异,要进行严格的药理毒理实验。
  (3)、植物组织来源
  中草药,酶、蛋白质、核酸。
  (4)、微生物来源
  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酶。
  (5)、海洋生物来源
  动植物、微生物。
3、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  (1)、治疗药物
  肿瘤、爱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2)、预防药物
  传染性强的疾病,疫苗、菌苗、类毒素。
  (3)、诊断药物
  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免疫诊断、酶诊断、放射性诊断、基因诊断试剂。
  (4)、其它
  生化试剂、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医用材料。 四、生物药物的制备  原材料和药物种类和性质各不性同,提取和分离方法也有很大差异。
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方法  (1)、原料选择原则
  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易得,产地较近,原料中杂质含量少,成本低。
  (2)、预处理与保存
  预处理:就地采集后去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不用的成分,将有用成分保鲜处理,收集微生物原料时,要及时将菌体与培养液分开,进行保鲜处理。
  保存方法:冷冻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40℃;有机溶剂脱水法,丙酮,适用于原料少、价值高,有机溶剂对原料生物活性无影响;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等,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
2、生物药物的提取  (1)、组织与细胞的破碎
  常用破碎方法:磨切法,机械破碎法,设备为组织捣碎机、胶体磨、匀浆器、球磨机。压力法,加压和减压,设备有法兰西压釜。反复冻融法。超声波震荡破碎法,局部发热,对活性有损失。自溶法或酶解法。
  (2)、提取
  根据具体对象选择提取试剂,常用水、缓冲溶液、盐溶液、乙醇、有机溶剂(氯仿、丙酮)。提取剂的用量,次数,时间,保证充分提取,且不变性。
3、蛋白质类药物分离提取方法  沉淀法(盐析、有机溶剂、等电点);按分子大小分离(超滤、透析、层析、离心);电荷(离子交换、层析、电泳、等电聚焦);亲和层析法(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
4、核酸类药物的分离提取方法  核酸类药物生产方法提取法和发酵法。
5、糖类药物的分离提取方法  非降解法适用于从含一种粘多糖的动物组织中提取粘多糖,用水或盐。
  降解法适用于从组织中提取结合比较牢固的粘多糖,酶解。
  分离用沉淀和离子交换。
6、脂类药物的分离提取方法  提取,用有机溶剂将所需成分从原料中溶解出来醇、氯仿、甲醇、水。纯化,沉淀法、层析法、离子交换法。
7、氨基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氨基酸的生产:蛋白质水解,盐酸水解迅速、完全,色氨酸被破坏,丝氨酸部分破坏;碱水解易产生消旋作用;酶水解不完全。发酵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和学合成与酶促合成法,化学合成产物混旋需拆分,酶促合成效果较好。
  分离方法:沉淀法(溶解度差异),吸附法(吸附能力差异),离子交换法(所带电荷不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