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古的断裂

如题所述

1.地壳早期断裂

这一大断裂最早发生在距今25亿年的太古宙。中太古代(28亿年前)近东西向展布的界河口群与新太古代(28亿年前~25亿年前)北东向分布的吕梁群相交切,吕梁群截切了界河口群。那时的离石大断裂,以两群碰撞时形成的变质、岩浆杂岩带形式反映出来。这一碰撞是从吕梁群向界河口群之下的俯冲,在碰撞带之东形成吕梁群后期的深水浊流沉积岩。到了元古宙,这一断裂带深入到地幔,喷发了一千多米厚的玄武岩浆,形成了野鸡山群带状航空磁力异常。

在20亿年前的吕梁运动中,这断裂又一次活动,在近南北向老断裂带中形成山间砂砾岩沉积,并发生变质。

到18亿年前,以中条山为中心的三叉裂谷的北支,通过离石断裂带,在临县汉高山一带又有火山喷发。此后直到早古生代寒武纪,才开始浅海的泥砂沉积。

2.吕梁运动

吕梁运动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于1938年提出来的,它是地壳从强烈活动期进入稳定期的一次革命性的运动。这一运动在地壳各大洲都有反映。

吕梁运动起源于吕梁山,但野外实地调查的并非李四光本人,而是他同期的地质学家孙建初。他于1924~1928年间在离石与方山之间的离石北部十里村乡北端黑疙瘩岭上,看到寒武系底部砂岩与元古宙地层之间有一地壳运动面,野外命名为黑疙瘩岭运动。他在岢岚南山鸡儿墕村也看到同一地壳运动面。回到室内后,李四光(地质研究所所长)总结得出,把这一运动界面定位为吕梁运动界面。这一认识为国内外地质学家所公认,吕梁运动之名就此被载入我国地质史册。

经历了几十年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专家才认识到孙建初、李四光等把这一运动界面上的地层年代搞错了。经过1962年到1976年间两种认识的斗争,一些专家从区域地质角度,由太行山过太岳山全盘分析,根据新的岩石地层穿时理论的应用,加上中阳一带上覆砂岩中三叶虫化石的发现,最终确认上部那套砂岩不属于元古宙,而属于古生代。真正的吕梁运动界面应该在同位素年龄18亿年的汉高山砂岩与下伏变质石英岩之间。

正由于吕梁山确实存在这一时代运动界面,虽然当时原始认识有误,但还可以保住被应用了五十多年、认识已根深蒂固的吕梁运动之名。

我国华北陆台上,吕梁运动之前,地壳柔性大,运动幅度大,地幔物质溢出量大。吕梁运动之后,地壳运动的幅度、刚性程度都明显减小;原本分裂各自为政的沉积环境,吕梁运动后也得到统一。因此这一运动对我国地质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