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一般认为性格内向的朋友可能不太会表达自己,性格内向可能会影响到事业感情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你怎么看呢?

早上的天气照样灰沉不透气,赖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心理学的朋友的说说总结内倾和外倾性格的区别,虽然早就可以判定我是内倾性格,但内倾和外倾性格的人在直觉/实感,情感/思考和知觉/判断的表现又不一样。

之所以想深入地了解,大约也是因为最近在看被誉为“内向型人格之王”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珍妮弗•康维勒写的《内向者的沟通圣经》。这本书在导言里告知读者在线做一个MBTI职业性格测试,然后给出了一个外倾和内倾典型特征的对照表。


内倾和外倾典型性格特征。此为书本截图。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心动不如行动。

“MBTI职业性格测试“是美国的一对心理学母女在荣格心理类型理论和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而著成,现在广泛用于企业人力资源和个人择业。“MBTI职业性格测试“有两个版本,比较准确的是九十三题的版本。朋友说测试只能当成是了解和参考,团体沙盘活动中不可防御则更为准确,或者碰到厉害的专业人士就能一眼瞧出类型。

好吧,我的测试结果就是传说中INTJ——内向、直觉、思维和判断,属于“概念主义者“和完美型人格。


百度搜索MBTI测试。


我的测试结果:INTJ。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外倾性格,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欢。毫不例外,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努力,收效甚微,总是坚持一段时间后放弃,借口:我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其实,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的沟通圣经》的引言就直接说:

“内向是一种偏好,不应该被看成是一个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内向者可以在职业上取得成功吗?比如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又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珍妮弗•康维勒也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据统计,有50%的美国人、40%的企业高管是内向者。“意想不到,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大咖都是天生的内向者。既然如此,那我有什么理由为内向者担心呢?

正如外向也有它的劣势一样,内向的性格在职业上会遭遇四大陷阱。

一、面对压力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懂说“不”,超负荷工作;

▼在工作场合过度紧张引发身体不适;

▼社交让内向者身心俱疲,需要独处来恢复精力和舒缓压力。

二、你眼里的自己远逊于别人眼中的你。

▼你不想说话,别人却认为你愚蠢孤僻;

▼你爱倾听,别人却认为你优柔寡断;

▼你只想安静,别人去以为你懦弱。

三、不懂经营“关系”,职业发展受阻。

如果永远只做企业里的一只小虾米,或许没有困扰。但有一天想要去担任领导者职位时,人际交往能力就非常关键了。此时,内向性格的劣势就显露出来:

▼不会自我营销,只能靠边站;

▼没有人脉,永远只能是一个小角色;

▼回避办公室政治,你将错过关键信息;

▼埋头苦干,没有效率也没有未来。

四、成为职场的隐形人。

隐形人的意思想必大家都了解吧,内向者不敢站出来表现或不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势必会失去机会或过于低调,想法无人关心或错误的沟通,失去个人力量。

既然花了时间看书和寻求咨询,目的当然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内倾和外倾中平衡自己的发展。号称激发无数内向者潜能的“务实博士”——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的沟通圣经》分享是她实践并确实起到作用的”4P法“。


4P法。图片来自网络。

”4P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准备(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动(ush)和练习(Practice)。

准备——整个循环的第一步,身为内向者却又不得不参与到需要领导能力的场景中,准备工作会给你带来应对任何突发的信心。

展示——指的是你在当下如何定位自己。这一步能够让别人知道你是参与其中。

推动——推着自己离开舒适区域,进入不舒适的人际互动领域。推动自己去冒险,让别人看到你的潜力。

练习——利用每一次机会来练习新的行为方式。

这个是4P法的运作原理,当内向者掌握一种技能或一个工具之后,4P法可以再次从头开始循环,总有新的场景需要应对。

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没有说服力。珍妮弗•康维勒着重介绍了将4P法用于公共演讲、内向者如何做领导和做好项目管理、管理上司、会议表现和经营人脉。在这几项当中,我最怕的是开会。会议是大家共同讨论和争夺资源后形成的共识,因此,懂得利用会议的人会无形增加在公司的影响力。会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以前我在会议上的表现实在太糟糕了,每次等我深思熟虑要说话了,才刚一开口要么被打断;要么没说几句,领导的眼光又转向别处了。每次开完会,我都特别沮丧。

那么,我想看看珍妮弗•康维勒的4P法是如何运用地会议中。


被我截取一半的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准备——在会议前要准备的事项

•会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提出想法、发泄感受还是表彰成绩,弄清楚这点才会有一个高效又富有成果的会议。

•制定议程:没有议程的会议就像乘坐没有声纳装置的轮船出海,没有任何参照或方法来衡量进度。因此,要么向上司或会议的发起人要一份议程,要么主动申请制定议程,交给经理或团队领导审阅。

表达意见:在会议开始的5分钟内让别人听到你的首次发言,可以是评论、提出问题、或转述别人的话,总之要刷一下存在感。

计划坐和站的位置:改变以前躲在角落的习惯,坐在距离领导仅几个座位的地方。如果是电话会议的话,最佳状态是站着,让别人从声音里感受到你的声音和词汇所表达的优秀的沟通能力。

展示——玩转会议游戏

作为一个内向的领导者,想要玩转会议游戏,可以利用下面三种方法

•设定基本规则:有时我透过窗户看到别人开会时乱成一锅粥,我大约知道会议的质量很LOW了。会议大部分是议事,那么就需要一些议事的规则,比如:准时,定好八点开会就八点开会,迟到的人就被挡在门外。比如手机调成静音,振动也不行,免得出现会议人员分心、回信息或走到边上接听电话等影响会议的情况。

•使用创造性技巧来吸引成员参与,领导者要像网球教练一样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训练成员。

•将头脑风暴与决策制定分开。由于内向者通常需要时间来处理信息,然后才能进行权衡,宜安排中间有时间间隔的两次会议来分别完成这两项工作。

推动——三个策略提升会议质量。

•利用科技。利用诸如网络会议、网络摄像头和虚拟教室等虚拟科技促进了到动和视觉辅助的出现,可以满足内向领导者喜欢的书面沟通多于语言交流的特征。

•参与其中。内向者喜欢倾听和观察,那么参与会议的方式可以志愿担任会议记录、计时等工作,如果碰到是内向领导者,可以点名请人发言等。

•参加讨论。这是我喜欢的部分,珍妮弗•康维勒建议在会议上不要微笑或点头表示赞同,这样会让谈话者易长篇大论;不要因为沮丧与对方比谁的声音大;当有人持续不断说话时,举手表示停止,说:“我想说几句“。

万一碰到有人打断你说话,那么大声说:“我正在说话,希望你能听我说完我的想法。”做好准备,就要自信地发言。

如果在会上错过了发言的机会,不要犹豫,会后单独找人谈话。如此,让他们知道你也是能贡献想法的人。

练习——成为会议主题专家。

只要在你信任得过的人面前可以练习会议上如何自信地说话,也可以是利用家庭聚会时训练,当然更不能错过公司里每次的会议都是绝佳的机会。

虽然还没有机会去尝试,但是至少我知道有很多像我一样做了会议的隐形人,而这,是可以管理,可以改变。

测试结果是内倾的童鞋可以看看珍妮弗•康维勒的《内向者的沟通圣经》,看准自己缺哪一个模块就重点练习那个模块,让自己成长得更好,更轻松地技术岗转向管理岗。

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必须了解自己的性格,专注于挖掘自己擅长的一面,也适当地弥补性格的缺陷,人生才能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工作快乐吗?取决于你是扬长还是避短|《放飞你的优势》

如今,我已经走在这条路上,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更多知识、技巧和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9

早上的天气照样灰沉不透气,赖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心理学的朋友的说说总结内倾和外倾性格的区别,虽然早就可以判定我是内倾性格,但内倾和外倾性格的人在直觉/实感,情感/思考和知觉/判断的表现又不一样。

之所以想深入地了解,大约也是因为最近在看被誉为“内向型人格之王”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珍妮弗•康维勒写的《内向者的沟通圣经》。这本书在导言里告知读者在线做一个MBTI职业性格测试,然后给出了一个外倾和内倾典型特征的对照表。


内倾和外倾典型性格特征。此为书本截图。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心动不如行动。

“MBTI职业性格测试“是美国的一对心理学母女在荣格心理类型理论和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而著成,现在广泛用于企业人力资源和个人择业。“MBTI职业性格测试“有两个版本,比较准确的是九十三题的版本。朋友说测试只能当成是了解和参考,团体沙盘活动中不可防御则更为准确,或者碰到厉害的专业人士就能一眼瞧出类型。

好吧,我的测试结果就是传说中INTJ——内向、直觉、思维和判断,属于“概念主义者“和完美型人格。


百度搜索MBTI测试。


我的测试结果:INTJ。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外倾性格,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欢。毫不例外,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努力,收效甚微,总是坚持一段时间后放弃,借口:我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其实,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的沟通圣经》的引言就直接说:

“内向是一种偏好,不应该被看成是一个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内向者可以在职业上取得成功吗?比如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又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珍妮弗•康维勒也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据统计,有50%的美国人、40%的企业高管是内向者。“意想不到,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大咖都是天生的内向者。既然如此,那我有什么理由为内向者担心呢?

正如外向也有它的劣势一样,内向的性格在职业上会遭遇四大陷阱。

一、面对压力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懂说“不”,超负荷工作;

▼在工作场合过度紧张引发身体不适;

▼社交让内向者身心俱疲,需要独处来恢复精力和舒缓压力。

二、你眼里的自己远逊于别人眼中的你。

▼你不想说话,别人却认为你愚蠢孤僻;

▼你爱倾听,别人却认为你优柔寡断;

▼你只想安静,别人去以为你懦弱。

三、不懂经营“关系”,职业发展受阻。

如果永远只做企业里的一只小虾米,或许没有困扰。但有一天想要去担任领导者职位时,人际交往能力就非常关键了。此时,内向性格的劣势就显露出来:

▼不会自我营销,只能靠边站;

▼没有人脉,永远只能是一个小角色;

▼回避办公室政治,你将错过关键信息;

▼埋头苦干,没有效率也没有未来。

四、成为职场的隐形人。

隐形人的意思想必大家都了解吧,内向者不敢站出来表现或不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势必会失去机会或过于低调,想法无人关心或错误的沟通,失去个人力量。

既然花了时间看书和寻求咨询,目的当然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内倾和外倾中平衡自己的发展。号称激发无数内向者潜能的“务实博士”——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的沟通圣经》分享是她实践并确实起到作用的”4P法“。


4P法。图片来自网络。

”4P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准备(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动(ush)和练习(Practice)。

准备——整个循环的第一步,身为内向者却又不得不参与到需要领导能力的场景中,准备工作会给你带来应对任何突发的信心。

展示——指的是你在当下如何定位自己。这一步能够让别人知道你是参与其中。

推动——推着自己离开舒适区域,进入不舒适的人际互动领域。推动自己去冒险,让别人看到你的潜力。

练习——利用每一次机会来练习新的行为方式。

这个是4P法的运作原理,当内向者掌握一种技能或一个工具之后,4P法可以再次从头开始循环,总有新的场景需要应对。

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没有说服力。珍妮弗•康维勒着重介绍了将4P法用于公共演讲、内向者如何做领导和做好项目管理、管理上司、会议表现和经营人脉。在这几项当中,我最怕的是开会。会议是大家共同讨论和争夺资源后形成的共识,因此,懂得利用会议的人会无形增加在公司的影响力。会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以前我在会议上的表现实在太糟糕了,每次等我深思熟虑要说话了,才刚一开口要么被打断;要么没说几句,领导的眼光又转向别处了。每次开完会,我都特别沮丧。

那么,我想看看珍妮弗•康维勒的4P法是如何运用地会议中。


被我截取一半的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准备——在会议前要准备的事项

•会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提出想法、发泄感受还是表彰成绩,弄清楚这点才会有一个高效又富有成果的会议。

•制定议程:没有议程的会议就像乘坐没有声纳装置的轮船出海,没有任何参照或方法来衡量进度。因此,要么向上司或会议的发起人要一份议程,要么主动申请制定议程,交给经理或团队领导审阅。

表达意见:在会议开始的5分钟内让别人听到你的首次发言,可以是评论、提出问题、或转述别人的话,总之要刷一下存在感。

计划坐和站的位置:改变以前躲在角落的习惯,坐在距离领导仅几个座位的地方。如果是电话会议的话,最佳状态是站着,让别人从声音里感受到你的声音和词汇所表达的优秀的沟通能力。

展示——玩转会议游戏

作为一个内向的领导者,想要玩转会议游戏,可以利用下面三种方法

•设定基本规则:有时我透过窗户看到别人开会时乱成一锅粥,我大约知道会议的质量很LOW了。会议大部分是议事,那么就需要一些议事的规则,比如:准时,定好八点开会就八点开会,迟到的人就被挡在门外。比如手机调成静音,振动也不行,免得出现会议人员分心、回信息或走到边上接听电话等影响会议的情况。

•使用创造性技巧来吸引成员参与,领导者要像网球教练一样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训练成员。

•将头脑风暴与决策制定分开。由于内向者通常需要时间来处理信息,然后才能进行权衡,宜安排中间有时间间隔的两次会议来分别完成这两项工作。

推动——三个策略提升会议质量。

•利用科技。利用诸如网络会议、网络摄像头和虚拟教室等虚拟科技促进了到动和视觉辅助的出现,可以满足内向领导者喜欢的书面沟通多于语言交流的特征。

•参与其中。内向者喜欢倾听和观察,那么参与会议的方式可以志愿担任会议记录、计时等工作,如果碰到是内向领导者,可以点名请人发言等。

•参加讨论。这是我喜欢的部分,珍妮弗•康维勒建议在会议上不要微笑或点头表示赞同,这样会让谈话者易长篇大论;不要因为沮丧与对方比谁的声音大;当有人持续不断说话时,举手表示停止,说:“我想说几句“。

万一碰到有人打断你说话,那么大声说:“我正在说话,希望你能听我说完我的想法。”做好准备,就要自信地发言。

如果在会上错过了发言的机会,不要犹豫,会后单独找人谈话。如此,让他们知道你也是能贡献想法的人。

练习——成为会议主题专家。

只要在你信任得过的人面前可以练习会议上如何自信地说话,也可以是利用家庭聚会时训练,当然更不能错过公司里每次的会议都是绝佳的机会。

虽然还没有机会去尝试,但是至少我知道有很多像我一样做了会议的隐形人,而这,是可以管理,可以改变。

测试结果是内倾的童鞋可以看看珍妮弗•康维勒的《内向者的沟通圣经》,看准自己缺哪一个模块就重点练习那个模块,让自己成长得更好,更轻松地技术岗转向管理岗。

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必须了解自己的性格,专注于挖掘自己擅长的一面,也适当地弥补性格的缺陷,人生才能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工作快乐吗?取决于你是扬长还是避短|《放飞你的优势》

如今,我已经走在这条路上,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更多知识、技巧和智慧。

第2个回答  2016-11-10

不好的一定不是内向,而是不负责任的内向。

内向者最重要的事,就是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内向的人在生活里常常有与人交往太多,感到筋疲力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自己独处静一静的时刻。所有人一定都有这种时刻,但对内向者特别频繁严重。累的时候真是一种崩塌感,一个字都说不动写不动,提前计划的事也无力去做,只想把世界关掉,一个人待着。所以内向者很容易行为不稳定,对别人突然不理不睬,计划要做的事没有解释地不做,不负责任,令人无法信任。

「稳定」这个词的重要性一直是被低估的。「稳定」代表你有管理自己性格的能力,代表别人能够预测你的行为,能够了解你,能够相信你。再累的时候,该说的话也必须要说,该有的态度和语气也必须要有,该做的事也必须要做,做不了也要好好解释并承担后果。这些话在其它人看来或许有点奇怪,但确实是我作为内向者对自己最重要的诫律。

内向不用改(而且我觉得根本没法改),但内向是一件需要有意识去管理的事。内向者了解自己,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又讨厌哪些场合,预测自己什么时候会感到疲倦,为自己安排足够多的独处时间,这些都是一个内向的人成熟的标志,并且需要持续终生。

第3个回答  2016-11-10

不好的一定不是内向,而是不负责任的内向。

内向者最重要的事,就是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内向的人在生活里常常有与人交往太多,感到筋疲力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自己独处静一静的时刻。所有人一定都有这种时刻,但对内向者特别频繁严重。累的时候真是一种崩塌感,一个字都说不动写不动,提前计划的事也无力去做,只想把世界关掉,一个人待着。所以内向者很容易行为不稳定,对别人突然不理不睬,计划要做的事没有解释地不做,不负责任,令人无法信任。

「稳定」这个词的重要性一直是被低估的。「稳定」代表你有管理自己性格的能力,代表别人能够预测你的行为,能够了解你,能够相信你。再累的时候,该说的话也必须要说,该有的态度和语气也必须要有,该做的事也必须要做,做不了也要好好解释并承担后果。这些话在其它人看来或许有点奇怪,但确实是我作为内向者对自己最重要的诫律。

内向不用改(而且我觉得根本没法改),但内向是一件需要有意识去管理的事。内向者了解自己,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又讨厌哪些场合,预测自己什么时候会感到疲倦,为自己安排足够多的独处时间,这些都是一个内向的人成熟的标志,并且需要持续终生。

第4个回答  2016-06-15
个人认为性格不存在完全的内向和外向吧。
关于性格,应该有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生长环境可能占大部分。
有的人就喜欢安静,静静享受自己的时光。
而有的人喜欢社交,喜欢分享自己的观点,这都是可以的,没有好与不好之分。
外向的人,他也有安静的一面,内向的人,也有非常活跃的一面,所以都不是绝对的。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不是的,有不少成功的人其实也是内向的,但是他懂得在适当的时机表现自己,该勇敢站出来,表现自己的时候,就不要犹豫,平时低调一点,那是个人的习惯而已。

如果认为自己比较害羞腼腆,想改变自己,就可以多多锻炼,改变下自己的性格,比如当众讲话,在一些平台上保持活跃,多与人交流,在校的话还可以参加一些社团。当然改变的过程还是不容易的,遇到挫折不能气馁。

如果觉得自己的性格没有什么不好,那就勇敢做自己。虽然朋友不多,但是有两三个挚友;可能话比较少,但是只要人可靠就行,比那些只说不做,油腔滑调的人好太多,不是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