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家书》一部日本战争片电影,看完为啥内心悲凉无法痛恨?

如题所述

有写,日军士兵普遍有个好习惯,就是写日记。 结果这些东西在战斗中被美军缴获后,不但可以获取很多军事机密,还成为战后追溯战争罪行的铁证。家书也一样,很多日本兵写,其实战争前期和中期,这些家书还能按期送回国内,但后期美军封锁了海上和空中,这些家书大部分都只能留在战地上,被战火焚毁了。

硫磺岛家书是反战电影,只是告诉你,战争中的士兵,多数都是普通平民,真正的罪犯不是他们。脱下军服,他们和我们是差不多的。
至于凄凉和勇敢,看你站在谁的立场上看了。如果你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日军越勇敢,越凄凉,你的同胞就死得越多。 就是站在几十年后,用第三者的眼光去看,那也只是电影的文艺效果。因为你要是看美国的二战电影,同样也会觉得美国士兵很英勇,很豪气,很可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8

有写的。

日军士兵普遍有个好习惯,就是写日记。 结果这些东西在战斗中被美军缴获后,不但可以获取很多军事机密,还成为战后追溯战争罪行的铁证。

家书也一样,很多日本兵写,其实战争前期和中期,这些家书还能按期送回国内,但后期美军封锁了海上和空中,这些家书大部分都只能留在战地上,被战火焚毁了。

扩展资料

《硫磺岛来信》的由头,是当年守 卫硫磺岛日军将士亲笔书写的家书。在硫磺岛战役期间,守岛主将栗林忠道写了41封信,正可谓“炮火连天寻常看,亲情不减诗意浓”。

家书是主人公心灵的折光,从父亲、丈夫、亲人的角度解读日军高级将领,可谓另辟蹊径。栗林忠道的家书,铁骨柔肠,悲天悯人,折射出这位悲剧将军的温柔面,颇具匠心。

在二次大战的铁血舞台上,栗林忠道是慷慨赴死的热血良将。他的名字,早已与硫磺岛战役融为一体,成为军魂与不朽的象征。然而,历史对栗林忠道吝青得很,没有为其提供宽散的平台。

当他从满洲调任临时拼凑的第109师团师团长、受命负责硫磺岛防御时,已经是1944年5月。此刻,栗林忠道被授子中将军衔未满周年,离他以身殉职还有10个月。斯时,日本国风雨飘摇,江河日下难挽。

硫磺岛屏障渐失,孤舟飘零,独木已难撑。转眼之间,美军挟风带雨,势如破竹,直薄折钵山下。硫磺岛横亘于东京大本营与美军战略空军基地塞班岛之间,是美军反攻日本的前进基地。

硫磺岛一失,日本本土暴露无遗,日军志在必守,美军志在必得。栗林忠道责任重大,缺乏海空策应,且毫无退路。他根本打不赢,还得打下去,只有殉国一途。

硫磺岛之役的美军指挥官,是太平洋战场的名将斯普鲁恩斯和米切尔。 与名将对垒,是栗林忠道的荣幸,栗林忠道虽败犹荣,无愧于名将称号。

在那生死存亡之春,2.3万守军孤岛碧血36天,以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损失飞机90余架、潜艇3艘的代价,取得毙美军6821人、伤美军21865人、击沉航母1艘的不菲战绩。

美日双方伤亡比约为1.23:1。此役,日军在失去海空支援、没有增援补给的绝境中,仅靠孤岛资源,依托有利地形,采取较为正确的战法,显示出卓越的战斗力、强悍的战斗作风、顽强的战斗意志,打出了军威,打得美军胆寒,使硫磺岛成为“太平洋的绞肉机”。

创造了太平洋战争中登陆方伤亡超过抗登陆方的唯一战例 ,硫磺岛战役石破天惊。在精淡在敝的日本夕照图中,堪称光彩夺目的笔触。日后,美国对日本动用原子弹,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先期瓦解日军大本营的抵抗意志。进而回避类似硫磺岛战役的巨大伤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磺岛战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8

有写日记习惯。伊斯特伍德不断挖掘栗林的资料,一直找到了《“玉碎总指挥官”的信》这本书。书中收录了栗林驻美期间寄给家人的信件,信中随处可见有趣的图画。栗林忠道是日本帝国陆军中将,历史中真实存在人物。

《硫磺岛家书》的灵感来自一本书信集。伊斯特伍德在筹备《父辈的旗帜》时,对硫磺岛之战的日方指挥官栗林忠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栗林下令在岛上挖掘了大量洞窟和地道,把军备力量埋伏其中。这种战术简直是“异端”。

在当时,防御战中的日军往往会在登陆点摆开防线,集中炮火猛击海上的敌人。然而就是凭借着栗林的奇特策略,美军原以为5天就能结束的战斗整整拖了36天。

另外,这位日本陆军中将曾经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留学,有不少美国朋友,并一直反对与美国开战,但在硫磺岛之役中他却表现出了相当坚决的抗击态度。

伊斯特伍德不断挖掘栗林的资料,一直找到了《“玉碎总指挥官”的信》这本书。书中收录了栗林驻美期间寄给家人的信件,信中随处可见有趣的图画,这位武官对妻子儿女的深情跃然纸上,令深伊斯特伍德大受触动,于是“信”就成了本片的关键词。

扩展资料:

日军英勇的原因。

日本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的武士道精神,日本人的许多行为,比如不怕死,有荣誉以及有责任感,都是从武士道里提取出来的,因此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士兵,乃至日本所有民众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第二点,则是由于日本的天皇,日本跟中国差不多,也是一个政府与国家基本为一体的体系,由于天皇在这个体系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此,士兵们说是为天皇效忠,其实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而奋斗,日本人也是一个视国家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的民族,所以,他们才肯为了天皇以及国家,拼死战斗,乃至付出生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硫磺岛家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8
你需要和父辈的旗帜一起看。这两部电影在战争场面上用了大量一模一样的镜头。因为这两部电影就是一起拍摄的。并且剧情是互补的。家书中被拖进地道、被愤怒的日本兵用刺刀杀害的美国兵正是旗帜中的升旗手伊基,在家书中观众可以理解日本兵的愤怒,在旗帜中观众同样可以理解战友被杀的仇恨。旗帜中主人公冲进地道正好看见了家书中上一刻被逼着用手榴弹玉碎的日本兵血肉模糊的尸体。家书中观众能看见自杀者的绝望,而旗帜中体会到的则是日本人的变态。总之,两部电影的视角感很强,因为人永远无法体会战争的全貌,永远不能同时体会双方的苦楚,所以拍了这两部姊妹篇的电影,相得益彰,很好的还原了历史细节。硫磺岛的插旗确实插了两次,回到美国后哪些插旗英雄再繁华落幕后境遇也就是那样。栗林中道与他的副手关于布防的争议也是真的,“不杀死十个敌人不准死”“禁止玉碎”的命令也是真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日本人的家书都是存在的,至于西乡这个主人公是不是虚构的就无可稽考了。
第4个回答  2019-10-08
文不对题一下。实际上战争苦的是具体人,赚的是政治家。落到具体人身上,说他们无辜是有点偏袒,但是也有一种无奈。日军作为侵略者也不例外。从我们被侵略的角度看,有什么凄凉可言,都是他们自找的。不过,希望远离战争,以免生灵涂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