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题所述

这是因为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之一,即在于差异性与一致性的辩证统一。艺术鉴赏的差异性,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根源于鉴赏者主体的个性差别,也同时代、民族、阶级的差别相关。

所谓时代差异,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倾向、鉴赏能力和价值观念。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时代风尚等差异而形成的。所谓民族差异,是由不同民族的社会风尚、文化传统、心理习惯等差别形成的。同一件艺术品,不同民族对它的欣赏喜爱程度常会有巨大差异。此外,阶级的审美差异也不可忽视,它是由鉴赏者的阶级立场、思想观念、生活条件等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的鉴赏趣味同劳动人民的鉴赏趣味就大为不同。

不过,在这众多的审美差异中,最重要的是鉴赏者的审美个性的差别。每个具体的鉴赏者都拥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内心世界,独特的艺术趣味,独特的审美经验,这些因素综合体现于艺术鉴赏之中,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审美个性不同的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和投入均不相同。因此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领悟也肯定不会相同。鲁迅曾说,看《红楼梦》这部作品:“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艺术鉴赏的差异性,实际上是从审美再创造的性质派生出来的。艺术鉴赏充分尊重鉴赏者的个性,主体在审美时,既是在鉴赏美的对象,也是在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鉴赏者在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投入自身的情感理想,发挥自身的想像领悟时,已经深深地将自己的个性印记烙在了艺术作品之中了。其实,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鉴赏者之间。即使是同一位鉴赏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的心境下,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其感受和领悟也会不同。

艺术鉴赏又有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所形成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在基本方向上应该是趋于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是相对的,其一致的程度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由于历史条件社会生活、心理习俗的相似在艺术鉴赏中会形成共同或相似的审美倾向、艺术趣味和价值观念,由此也导致在鉴赏的对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大体相似。实际上,这种一致性的根源还在于人类的某些共同本性的存在,在于人类的生命共感,在艺术领域中就集中体现为对美的共同追求:这是人类自觉自由本质的特殊延伸,是人类实现对自身情感世界终极关怀的最佳途径。艺术鉴赏的一致性的形成,根本上是由艺术形象本身“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因为一部艺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已给鉴赏者划定了一个大致的框架,鉴赏者自始至终要受艺术形象“质”的制约,只能在艺术形象或意境所规定的范围内去展开想像、联想和再创造,适当地延伸、扩大或缩小,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质的规定性,另给它一种新的质。尽管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人心中出现,但他们毕竟都是“哈姆雷特”,而不可能变成罗密欧或李尔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0

每一个人看《哈姆雷特》这本书,都有不同的感觉,也就是每一个人读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理解。

  本义是——

  “一千个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揭示了阅读的神奇和成果的多元

  一说:哈姆莱特出身高贵,举止优雅;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博学多才,深受百姓的拥戴。他敬爱父亲,深爱母亲,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变得忧郁,母亲的背叛令他痛苦,复仇的艰难令他焦虑、失常。但他逐步坚定起来,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弱点,惩治了罪人。

  一说: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他一直未能主动履行复仇的使命,而是在命运的帮助下完成了使命。

  一说: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他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这事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他是怎样的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艰,总是能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

  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是莎士比亚说的。

  原文: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20

我崇尚于用简单的话解释很难的哲学问题。我记得South Park(南方公园)里面说这样一个事情,往往改编自很有名的电影是很难的过程,很多人因为把很有名的书改编成很差的电影从而落得骂名,我感觉1000个人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过程。当你看一段文字的时候你心里会根据你多年来的经历去脑补一个人。当我对亚洲人说请你想象一个人,他几乎不可能想象成欧洲人当我对一个女孩子说请你想象一个你心目中的完美男人,对于不同的女孩来说,这个男人可能是一个高大威猛型的,可能是一个暖男居家型的。当我对一个人说请你想象当你富有的时候,从小清贫的人想象的可能是在北京有一套房子,妻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然而对一个富有的人来说可能是拥有一个上市公司,或者自己的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所以让两个两个不同国籍的小女孩描绘出你富有以后与你心目中的完美男人的形象就会不同,所以说1000个人中有1000中不同的经历,对于同一句描写,棕褐色的头发,两人的想法都会产生差别,甚至仅仅是棕褐色的头发这一句话,想象的画面雷同的情况也少之又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