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顺口溜。

如题所述

80年代的顺口溜 

    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

    铃声响,心里慌,肚里饿得饥荒荒

    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雄赳赳,吊郎当,跨过泔水缸;吃咸菜,喝尿汤,越吃越健康。

    下地抓鸡,不拍鸡叼,扯住鸡大腿,抓住鸡蛋包。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里发大水,谁也跑不了。

    你大哥,拉破车,一直拉到耗子窝,耗子给他一块糖,他管耗子叫大娘。

    一等姑娘,漂洋过海;二等姑娘,深圳珠海;三等姑娘,留在上海。

    豆芽菜,炒一盘儿,两口子打架闹着玩儿。

    小河流水哗啦啦,两口子打架要分家,你要啥?我要床;你要啥?我要被。咱家的孩子跟谁睡?

    同志们,请注意,有屁到我这来登记;大屁得钢笔,小屁得笔记;钢笔笔记没得着,下次再努力。

    到了北京,知道自己官小;到了东北,知道自己胆小;到了上海,知道自己穿得不好;到了深圳,知道自己钱少;到了海南,知道自己身体不好。

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我们以为把当代流行的这种语言现象称作“民谣”可能更为贴切一些。

所谓“民谣”,即“民间歌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如此称说,以为有如下理由:一是它来自民间,又在民间广为流传,实乃“民”之家族成员;二是现今的这些“顺口溜”主要是反映讽刺社会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与“民谣”定义相吻合。

所不同之处突出在一“新”字上。由于这类民谣主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是伴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兴起,是新时期的“语言产物”,且方式上有其独特性——人们只是口头说讲,而不以音乐的形式唱诵——因此,我们冠以一“新”字,谓之“新民谣”,以示区别传统民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