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如题所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就是给学生的阅读插上了会飞的翅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要让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也有具体的表述: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和营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我做了以下尝试,并有了初步的收获。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
  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大胆地发表见解,独立地探索,并进行自由创造。任何独断、控制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这就要求师生间形成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虚心向学生学习;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造。
  二、巧妙设问,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学贵有疑”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普遍主张,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感知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三、拓宽途径,培养探究精神
  我在教学中还拓宽探究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经常利用班队会时间或兴趣活动时间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小记者在行动”,让他们针对校园发生的重要事情采访相关当事人、学校管理者,写成稿件,在校广播站播出,也可以在班上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关注校园生活,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我还会在班上做一些语文游戏,如“排顺序,组成语”、“看图猜数字”、“脑筋急转弯”、“趣填蔬菜名称”等,让他们玩中学、学中思,得到益处。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收集资料、获得体验。
  如在学了《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等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兴趣为主结成小队,走入大自然去观察发现,还可以自己动手搞搞实验或小发明,完成一篇研究报告或“我的发现”。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交上来的《我的新发现》或者有趣,或者耐人思考,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研究。部分同学完成的试验报告虽然简易,但研究的态度很让人感动,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勾勾划划、写点批注的习惯,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自学课文并进行一定的交流。
  四、学科融合,开展探究学习
  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会贯通。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造精神和探究能力。如我们开展的“给垃圾找个家”活动,课前进行了一次环保考察活动,学生参观了环保部门的一些环境监测仪器,观看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分组实地考察了工厂、黄河水资源、噪音、白色垃圾等。回到学校,通过课堂展示交流,学生们写出了调查报告,提出了倡议书。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研究,提出了自己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设想了未来的环境。
  五、关注过程,体验探究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感悟探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1.给足探究的时间。探究教学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学科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它比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传授知识更加费时。因此,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习。
  2.教给探究的方法。要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如语文课堂上,在学习中让学生圈点勾划,找找重点句,画出关键词语,写点批注,提出问题等。
  通过上述方法的尝试,我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变化,尝到了甜头,这正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也需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应变、引领能力,把握时机,适时、恰当地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尝试。有时还需创设一定的悬念,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能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30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如今的学生是活跃的、认知是广博的……他们所知道的、掌握的、关注的……是父辈们难以想象的。在这崭新的时空,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课改下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语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担负起培育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职责。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呢?
一、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识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从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
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
三、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涉及面广,它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认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它体现了教师的内涵和魅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要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确立研究课题,勤于动手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俗话说,博大才能精深,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养,高水平、高能力就成了虚妄之谈。作为一个教师要上好课、育好人,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能行吗?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
2、会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以书为主,多读书,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要博览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教师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
3.我们应苦练基本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谈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佩服,谈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因而教师应做到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我们要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今,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

作文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