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的城市建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1

2015年水平明显提高。首山南延路和海河大桥建成通车,改造街巷道路5.2公里,安装路灯130基,铺设人行步道1.7万平方米、给排水管道51公里,完成净水厂建设,新建和改造电力线路85公里。兴城火车站改造工程完工,秦沈客运专线兴城西站项目全面启动。古城城墙保护性维修和旱厕改造全面完工,宁远驿馆、戏院即将营业,东关生态停车场项目动迁基本完成。
滨海温泉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学府二次变、国际比基尼广场投入使用,比基尼博览中心、泉海御龙湾一期主体工程完工,邴家湾居民回迁楼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绿化面积增加14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里程增加44公里。完成兴城红海滩生态修复93公顷,河口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加强节能减排,拆除城区燃煤小锅炉16台,取缔排污企业6家,削减化学需氧量900吨、二氧化硫22.6吨。我市被评为辽宁省森林城市,顺利通过辽宁省生态城市评审。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银象宁远城、KFC 正式营业,华联商厦、浩博创业广场主体完工,大红门物流集聚区成为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商业银行发展到18家,预计存贷款余额分别实现224亿元和163亿元。举办了第二届房交会,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37.7万平方米。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实施了兴城河治理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滨海温泉新城开发步伐加快,古城保护利用项目开始启动。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成效,农村环境明显改观。我市入选“全国十个空气质量最好小城”、“全国十佳宜居小城”。推进滨海温泉新城建设。铺设给排水管道5公里、燃气管道3公里。以国际比基尼广场为核心,以滨海公路为轴线,加快泉海御龙湾、比基尼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以旅游、商业、会展为特色的“十里银湾”新城产业带。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修建“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00公里,安装路灯1500基,新建农村文化广场20个,完成省道和农村公路大中修149.4公里。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市级宜居示范村5个、达标村50个。加快徐大堡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进程。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规划展示馆。城市净水厂投入使用,改造城区河道3.2公里。实施城市“四化”工程,东关生态停车场建成投入使用,铺装人行步道1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0基,新增绿化面积18公顷。继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重点水利骨干工程30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1万亩、节水滴灌工程2万亩。 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3%。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农业形成“三线九带”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工业形成以徐大堡核电为主体的东北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以泳装为主导产品的区域性商品集散地、以滨海经济区为重点的工业产业基地,服务业形成以“互联网+”新兴业态为引领的电子商务集群和国家级旅游康养胜地,三次产业比重达到 ——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高城镇化率。深入实施城市“东移、北上、南拓”战略,开发滨海温泉新城、古城和兴城河南岸,加快城中村改造,完成徐大堡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任务,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城市功能明显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90立方米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建成国家级生态城市。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构建更加健全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社会文明程度和民主法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2%,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民生经济
民生工作不断加强。实施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暖、供电、住房、就学、就医等一大批民生工程,群众收入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实现38500元,是2010年的1.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458元,是2010年的1.6倍。五年来,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兴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我们也点燃了全市上下奋发有为的激情,积聚了跨越发展的巨大能量。2015年民生保障持续增强。新增实名制就业404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95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4万人,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86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惠及37290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5家民政福利企业54名残疾职工。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减少群众药费支出1195万元。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计生“奖扶”和“特扶”等政策惠及37533人。新殡仪馆建成投入使用。  群众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改造城市低温区5.3万平方米、居民供水管网3100户,建设农村饮水工程33处。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470户,援建农村单亲贫困母亲住房107户,为427户城
镇困难居民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公职人员工资标准,公职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提高到12%。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