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在文言文的意思

如题所述

1. 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居在文言文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蹲着,如《说文》中“居,蹲也”。
(2)居住,如《史记》中“不宜居见长者”。
(3)坐,如《礼记·乐记》中“居,吾语女”。
(4)处在,处于,如《核舟记》中“佛印居石”。
(5)积储,如《汉书·张汤传》中“陵携岩居物致富”。
(6)占,如《青门剩稿》中“二者必居其一”。
(7)治理;安置,如柳宗元《梓人传》中“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8)停止;休息;止息,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不可久居”。
(9)当;担任,如《西门豹治邺》中“令女居其上”。
(10)通“倨”。傲慢,如《韩非子·诡使》中“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2.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之在文言文中既可以充当实词,也可以充当虚词。
(1)作为实词时,可以充当动词,如《说文》中“之,出也”。
(2)作为实词时,可以充当代词,如《韩非子·内储说上》中“宣王说之”。
(3)作为虚词时,可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如《孟子·尽心下》中“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4)作为虚词时,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吾见师之出”。
3. 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等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1)整齐的简册,如《说文》中“等,齐简也”。
(2)等级;辈分,如《吕氏春秋·召类》中“士阶三等”。
(3)台阶,如《论语·乡党》中“出降一等”。
(4)类型;样子,如《易·系辞》中“爻有等”。
(5)等同,使一样,如《周礼·大宗伯》中“以等邦国”。
(6)等待,等候,如《州桥诗》中“父母年年等驾回”。
(7)区别等次,如《周礼·司勋》中“然后立乐等”。
(8)衡量,如《荀子·富国》中“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
4. 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并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1)一起,平排,如《诗·齐风·还》中“并驱从两肩兮”。
(2)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如《六国论》中“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3)兼并;并吞,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初并天下”。
(4)具备,如《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5)通“屏”,“摒”。排除,如《庄子·天运》中“至贵,爵国并焉”。
(6)相同,如《卜疑集》中“行与世异,心与欲并”。
5.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有:
(1)接近;靠近;趋向,如《劝学》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上;上登,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乃谢客就车”。
(3)就任;就职,如《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4)参加;参与,如《芋老人传》中“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5)承受;接受,如《肴之战》中“使归就戮于秦”。
(6)择取;效法,如《原君》中“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7)成就;成功,如《乐羊子妻》中“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8)看;观赏,如《过故人庄》中“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向;从;跟,如《狱中杂记》中“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10)就着;根据,如《芋老人传》中“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11)即便;即使,如《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中“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12)即,便,如《红楼梦》中“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6. 文言文的意思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文言文的结构特点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