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深静脉血栓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时,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谨慎考虑。首先,关于溶栓,尽管它曾被视为一种诱惑,但国际ACCP血栓治疗指南并不推荐它作为首选,原因包括血栓表现滞后、高出血风险(尤其对高龄患者)以及溶栓效果研究未显示优于抗凝治疗。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置管溶栓成为可能,但其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需严格遵循指征进行。
抗凝治疗是常规选择,适用于无出血风险或凝血功能良好的病人。其目标是阻止血栓扩散和新血栓形成,有助于侧枝循环的恢复。规范的抗凝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先于华法令,低分子肝素启动后适时停用,根据INR调整华法令剂量,维持在2.0~3.0,治疗时间通常为3~6个月,并定期监测INR。
不规范的治疗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使用辅助药物代替抗凝药物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剂量不足或过度可能导致疗效差或遗留并发症,过量溶栓药物则可能引发出血。对于出血倾向的病人,如手术后、脑血管意外或凝血功能异常者,抗凝治疗需谨慎,可能需植入腔静脉滤器以防止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