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写一篇我的职高学习设想啊!急用!2天内

我急用一篇文章 题目是我的职高学习设想 600字以上!谁能帮我写一篇啊!

内容提要】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要真正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职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在各阶段之间地妥善衔接,推动学习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职高教学活动的中心。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去培养,是非他们能自觉地学好各种知识,教会学生自觉地去学,自觉主动地阅读、分心,最终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探索行为。
【关键词】
学习能力 缘由 理论依据 内容 方法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从事职校语文教学十几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摸索、讨探、求证,怎样在语文这一基础学科中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就谈一点本人的粗浅感受:
一、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缘由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一般传统的语文教学并没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的存在。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职高学生专业课的基础是语文,提高语文知识水平,从语文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随着终身教育概念为人们所接受,如何教会职高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便走出校门的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工作中自我学习。这一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必然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学生从“学到了什么”转移到学生“会学什么”,“会不会学”上来。衡量学生会不会学习的标准在于他有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会不会将知识加以综合分析,然后用之于实践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独立的需要。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仍然是以“填鸭式”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是幼儿也需要独立,想自己爬,自己跑,想竭力摆脱大人的控制。传统的教学显然忽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总怕学生“独立”后失败,总觉得教师不讲学生是学不懂,久而久之,学生错将学习当作教师的要求,是教师“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性,职高学生发散思维较强,思想活跃。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职高学生更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所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选择加工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并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选择性,把主导作用放在让学生独立学习上,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在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我们这里的学习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由于职高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整体中的个性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在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学生认识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连续过程。因而,如何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职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在各阶段之间地妥善衔接,推动学习能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这是职高教学活动的重心,也是我们广大职高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
1、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它包括独立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考核学习效果等能力。它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把这种认识运用于组织自己独立学习的实践,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阅读书本的能力。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精读、浏览、研读,初步熟悉资料;能从教材及参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能对问题进行对照、分析、综合、证明、评价;能抓住课文中主要内容等能力,这是学习能力的核心。特别是短文阅读分析训练,就是学生在把自己学过的东西进行实际运用的过程,也是最能考验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帮助提高其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听记能力要求学生听完讲述内容后,能根据要求进行概括、记录,并能整理笔记。在必要时,学生又能准确无误地复述其主要内容,把握其主要精神,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好体现之一。
4、智力技能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理的记忆;掌握分析、综合、对比、概括具体的等思想方法;学会思考和能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是保证知识信息能消化、吸收和同化,贯穿着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各种认识能力的因素。
这四项内容反映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学习素质,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大部分内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克服以往某些学习能力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训练,而另一些学习能力却被忽视,留下空白点的弊端。
培养学生掌握这四项内容,在语文这一学科教学过程中是比较容易的。让他们开始由有意注意的学习掌握,慢慢过渡到无意注意,自然就具备了这种素质。当然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去培养,使他们能自觉地学好各种知识。同时,在引导掌握这四项内容时,还要贯穿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遇到的问题也渗透进去。
四、指导学生写出设计,帮助他们由“学这一篇”到会学这一类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坐享其成的,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训练出来的。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往往是一笔糊涂帐,往往只知道学了多少课文,不知道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而现代语文教育则强调把“教会学生学”放在教学内容的中心位置,注重教给学生关于方法的、带规律性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更带普遍性,更具有理论指导性。
因而我在每个单元教学中,着力抓好一篇“精读”课文,因为它是本单元的示范课,象这类课文以教师指导为主,关键教给学生的方法——①学习目的,即一篇具体的文章所要求必须达到的学习标准。②时代背景,即文章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③作家简介,即学生可以在课外收集一切可能能收集到的与该作家有关的材料。④主要内容,即包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写作特点、难句释疑等内容。⑤问疑置疑,即分条写出疑难问题,并在教师精讲或问题讨论中求证。⑥学习心得,即小结学习文章的体会、收获。学习期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只作“画龙点睛”式指导。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一节“自学选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作个别指导。或者,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对“自己选读课”互相提出问题,集体分析,单个发言,集中讨论,最后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建立课堂中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将课堂教学形式由全班教学转向小组教学和个人自学两种形式,尤其要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质。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表现在从他人身上反映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②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角色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既当教师又当受教育者,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在这里,我深深地感触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在教师的“主动教”中得到发展的,而是在学生“主动学”中得以长进的。同时在课堂中,我们要变教师的发问为学生的发问,教会学生质问疑问,利用各种资料与手段自行解决疑难。
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先知者为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同学处得到比在教师那儿得到更大的帮助,形成互帮互学、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同学之间良好的关系,也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有益的影响。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或让学生担当评论员,对“三分钟演讲”,“朗诵”等口头练习进行评判,或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进行试卷、作文、作业的批改,并尽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与教师讨论……总之,要尽可能使各种类型学生都有努力方向,都有充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能性。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课,职业教育更是如此。学好基础课,夯实基础,对学习其他学科都受益匪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开始就要教会学生自觉地去学,自觉主动地阅读、分析。培养学生慢慢地懂得“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总是,最终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探索行为。养成了这样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促进运脑和动手能力,适应瞬息变化的社会,乃至对他们一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