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意义是什么,随便去一所大学可以吗?

如题所述

考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对这件事情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毕竟考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不同的意义,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不是随便上一所大学就可以的,我觉得应该是经过大家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要知道现在的人们学历普遍的提高,本科生再也不像以前一样是少数人了,现在满大街都是本科生,所以说现在的竞争压力是很大的。可能人们也是想着比其他人多一些竞争优势吧,所以有很多人转入了考研大军,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考研人数如此之多的原因吧!

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不过我没有那么幸运,我第一次考试是以失败而告终。不得不说现在的考研人数多了,竞争力也强了很多,现在考研真的是挺难的。

不过我到目前为止,都清楚的记得自己当初决定要考研的时候的初心。因为我的本科并不好,说的不好听一些就是个三本,要是这个学历去工作的话,可以说自己一店优势都没有。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自己才想要考研,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那些985类的我根本不敢去选,毕竟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明白我跟那些院校之间的差距,所以最后再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普通店一本。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比我的本科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当然这是我考研的初心,我是想要提升学历,但是有些人就是因为工作需要,所以才回去考研;还有些人是想要自己以后的工资更高一些。不过不管怎么说,在考研这件事情上,一定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在院校的选择上,也要考虑清楚,千万不要随意选择,毕竟这是事关自己前途的大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5
考研的意义,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是想要追求一个研究生学历,那么可以选择一个容易考的学校,有的人可能是有一个名校梦,非哪所大学不可,也有的人是为了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可以根据学校未来发展而选择学校。
总之,考研的意义就在你自己心里。
第2个回答  2020-06-11
考研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不能随便去一所大学,你要根据你的实际能力,以及你想选择的专业来进行选择。
第3个回答  2020-06-12

为什么考研?

因为我的本科是三本。没有政府机构会来我学校招志愿者或实习生;没有哪家大公司会来我们学校招人,我去大公司应聘应该也不会有人要。当然那时的我就没想过就业,因为我从大一一开始,就决定要考研,因为我想改变自己,因为我不想再让家人失望,因为我想出人头地。
当然,本部学生对于三本学校学生的鄙视也是我的动力之一。

考研对我的意义。

1.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从研一下半年开始到现在,手头至少两个项目,虽然主要是理论应用,着手操作很少,但专业知识的确在应用中得到了扩展。

2.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在校期间,每天要和同学交流,给老师汇报,偶尔还要与项目甲方通话,以及出差等,敢说能说会说,自然就练出来了。

3.对社会的了解更加深入。

考研历程

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针对法学专业的考生):

首先,作为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之时就应当开始思索自身未来的规划,并且要逐步明确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这决定着以后再考研时报考的学校和所选择的专业。如果作为一名法科学生到了大三下学期还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职业预期和人生目标,则笔者不建议其考研,至少不能报考北大清华人大这样的学校,因为考研报考这些学校要有很大的决心。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核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或者某一领域的知识产生兴趣,如果找不出来则笔者不建议其考研。某些考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总会关注专业课的热门程度,即所谓“随大流”或“找冷门”。实际上,如果有兴趣的话,即使是最热门的学校和专业也会有坚持到底的动力,而反之,没有兴趣,无论多么冷门的学校或专业也未必成功。

最后,要把握好自己所能付出的成本。这里的成本指的是为考研所付出的时间、金钱、劳动以及心理负担。考生在选择学校前应该先问自己:我能用多少时间来全心全力准备考试?我可以支出多少钱来购买辅导资料、参加辅导培训以及支付其他考研相关费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可以保持什么样的劳动强度?我是否可以承受考研失败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考研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步骤是这样的:

1、了解自己的职业预期和人生规划

2、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3、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各个学校相关专业的情况(如专业排名、师资力量、学术氛围、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

4、综合研究自己现有实力和预期提高实力,作出合适的选择。

关于专业课

需要指出的是,考研时间规划取决于自身情况,因人而异,亦因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而异。一般的逻辑是,报考的学校越好、专业越强、招生人数越少,则复习周期越长、强度越大。一般而言,全面的复习以6个月为宜(时间太长容易导致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进而导致效率低下),当然这段时间不包括前期的准备活动,如搜集各种资讯、英语的基础巩固等。

对于法学学生(对于其他文科专业同样适用)来说,应当把这6个月的时间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基础整合阶段2个月,基础巩固2个月,提高阶段1个月,冲刺1个月。

(一)在基础整合阶段,主要任务是把专业课搜集到的资讯进行归纳和整理,全面看书的同时,注意把握重点知识,重在理解。

(二)在基础巩固阶段,主要任务是将基础整合阶段整理好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同学对于“记忆”一词不甚理解,认为只要大体记住甚至只要熟读即可。这是一种误区。子曰:“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对于有志于考研的文科学生,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虽不要求做到“倒背如流”,但也应保证一字不差。对此笔者有亲身体会。在今年参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法理)的考试中,150分的试卷只有三道论述题,各占50分,既考查到了对于基础的把握,也对理论的深层理解有一定要求。此门考试的考生有不少人答满全卷,即11页试卷。试想一下,在3小时内,高度的精神压力下,需要答完如此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回忆”所复习的内容,必须是“本能”地想到知识点,并且迅速做出整合。这就要求平日里对于重点知识的记忆多下功夫。(注意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考生报考的学校以客观题为主,题量大而泛,则不能如此要求自己)

(三)在提高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所学专业的理论前沿的把握。作为文科考生,重点是查询一下出题老师近五年来发表的论文以及之前发表的代表性的论文和著作。在此,千万不能片面地理解论文和著作内容,一定要结合自己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知识进行把握,最好是能将论文和著作的内容有机结合到基础知识中去。

(四)冲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归基础,以最快的速度将以前看的内容翻看一遍(当然最好不止一遍),加深记忆。

关于考研公共课的复习规划

关于公共课的复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是关于参加考研辅导班的问题。对此,笔者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时间安排、基础能力进行权衡。基础非常好的同学,自行学习未尝不可;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而言,参加考研辅导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2)其次关于参加何种辅导班的问题。考生在选择时,应当从师资、服务、课程的灵活性和性价比方面进行比较。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班级人数。试想一下,在一个热得令人发指的夏天,待在一个数千人的大教室里,如何有效地学习?在此,各位考生可以利用各个辅导机构的免费试听课程进行比较,作出最优选择。笔者当时选择的是来胜考研辅导,学习环境很不错,尤其是在后续的各种服务方面,在同行业同价位中恐怕算得上首屈一指了。

(3)关于英语的复习。

这是许多考生比较关注的问题。与专业课的复习方式相同,英语的复习也要分阶段。具体的复习时间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外语的学习一天都不能停止。

(a)基础巩固阶段:在此阶段,重点把握基础知识,如语法和单词。就个人而言,笔者认为来胜的王令老师对于单词的记忆方法很有效果,即多遍复习、由浅入深。在前期的单词复习中要保证广度,中期的复习注重深度,后期则综合复习。

(b)基础提高阶段:在此阶段,要通过大量的专项练习来提高做题能力。笔者在此阶段推荐考生使用新航道考研英语系列,分类很齐全,很详细。但笔者建议这个阶段先不要做真题,主要以练习题为主。(注意:此阶段与基础巩固阶段的单词是可以同步进行的)

(c)真题强化阶段:毫无疑问,真题是最好的教材。认真做好真题,可以先分题型做,然后整套做。至少认真做两遍。

(d)冲刺阶段:此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即复习单词和做模拟题,最后考前的几天一定要再看一下真题(只需要看,不需要再做了)

(4)关于政治的复习。

政治是最容易让文科生掉以轻心的一门考试。坦率地讲,笔者也存在着轻视政治的心理倾向。除了在上辅导班跟随老师通读一遍课本以外,用在政治上的时间加起来只有两个星期,每天平均2个小时。但笔者不主张考生如此复习,尤其是英语成绩相对薄弱的考生。有一点一定要明确:政治成绩提高5~10分要远比英语成绩提高2~3分容易得多!因此建议在政治上多下功夫,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冲刺模拟题。

关于复试情况

关于复试,每个学校差异很大,但多数学校会分为笔试和面试,各占一定分值。一般而言,面试更加具有决定性。就笔者所报考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来说,初试和复试各500分。在复试中,笔试占100分,面试占400分。简单地说,初试成绩只是个敲门砖,最最关键的可能还是复试中的面试。400分的分值可能把你所有的初试优势抹杀。“面试者,考研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复试形式比较灵活,但总体上会分为专业课和外语考查。专业课考查极为关键,外语考查分值较低。专业课的问题一般由考生所报考的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提出,数量不定(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老师对考生感兴趣很有可能会增加题量),考查内容较为基础,时间也不定,一般会在10分钟以上。外语的口语测试内容也因人而异,一般是比较简单的日常用语,但不排除涉及专业知识。比如,今年的外语测试老师问笔者的是专业课问题:What is the constitutional ground for the civil procedure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ue process?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外语的测试,无论会不会答,必须要说话,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老师也知道考生对于专业外语的能力有限,但至少让老师知道你是会说外语的。

另外,有很多考生担心在考研的面试中,老师会更倾向于招收本校的学生。这个问题或许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仅就笔者所知,清华大学法学院是相当公平的,不会因为考生所就读的本科学校的“优劣”而加以歧视,每年都会有不少二三本院校以及自考生被录取。在面试中,有些老师甚至会故意难为本校考生(如将专业课问题全部以外语形式问答),而对于外校考生则较为“宽大”,这可能也反映出老师对于本校学生的期冀和信心。因此,报考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考生大可放心。

第4个回答  2020-06-11
考研的意义其实就是让自己的学位得到提高,而且对待学识能够做更深的研究,还是要去自己想要去的大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