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表达了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子非鱼”表达了人与人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同时不同人的主观感受无法相通,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

“子非鱼”说明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人们,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对别人妄加揣测,这句话出自庄子与同乡惠施的一段对话。庄子在濠水桥上见到了桥下游动的游鱼,觉得它们很快乐,惠施因此提出质疑,说庄子并不是鱼,所以他并不知道鱼到底快不快乐。


出处

整句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周和惠施在濠水桥上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在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是在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的情况下才问我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寓意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有三重的意思。

第一、喻示异类之间无法相通,彼此之间并没有办法交流感情,只因为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很难强求,当然就是说,鱼有鱼的欢乐,你有你的悲伤。

第二、切莫人与人之间的境遇和经验不同,切莫“以己观人”。观看鱼儿的快乐自由是这样,鉴察人物时也是这样。这个错误往往是最普遍的识人错误,可惜并不为多数人所察觉。

以己观人,就是以己心度他心,以个人的经历、学识、观点、想法为标准,用来判断他人的观人之法。兴趣、嗜好、经历、学识相仿的人往往比较容易谈得来(也有例外),容易看到对方的优点,甚至可能扩大对方的优点。而不同类型的人亲近程度有限,还可能产生排斥心理,无意间贬低对方的优点,夸大对方的缺点。以己观人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三国时,诸葛孔明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他觉得自己与马稷性情相投,兴味相合而夸大了马稷的优点,忽略了他的缺点,以致痛失街亭,北伐无功。

以个人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往往造成重大损失;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容易扩大所喜欢人的优点,夸张所厌恶人的缺点,比如:当在喜欢一个人时,就将对方的缺点当成优点,一旦生厌,就将对方贬得一无是处这样的识人法自然容易亲小人,远贤臣,使得家不安、国不国,公司的大好形势就在一念之间断送了。

第三、古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用的是谐音字,所以就变成了"子非余,焉知余之乐",意思很平实,人心隔肚皮,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心愿,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所以,你的悲伤,你的欢乐都属于你自己,是别人夺不走要不去的。


时下观点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实即便是鱼,也不见得会知道做鱼的乐趣。且看世间庸庸大众,又有多少人懂得做人的乐趣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1

子非鱼表达了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对别人妄加揣测,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自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作品赏析: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2个回答  2023-06-21
“子非鱼”出自先秦·庄子及弟子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句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