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不同作业环境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1)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生产性毒物,如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溴、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正己烷、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铅、汞、砷等金属毒物和类金属毒物。
  
  (2)物理性因素
  
  不良的气象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辐射构成了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在强烈热辐射、高气温、气湿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作业,可能引起中暑。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不仅会引起冻伤,还会增加感冒等的发病率。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微粒子,如α、β、γ射线和中子等,可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破坏。而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电磁场等。
  
  高频和无线电波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由电磁场能量所转化的热量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强烈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可能会引起职业性眼病。
  
  噪声和振动:在生产过程中,噪声和振动通常同时存在。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损害听觉,引起职业性耳聋。振动也影响人体健康,引起振动病,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大小是决定振动对人身健康危害大小的主要因素。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状况,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高气压与低气压:当人体从正常大气压状态进入气压降低或升高的状态时,由于人体内部压力与周围气压的压差变化或由于周围气压降低导致氧气含量降低,将引起人体生理系统功能的一系列变化,严重时可引起病变。
  
  (3)生物性因素
  
  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或微生物。
  
  防治职业病,就要改善作业环境中这些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有害因素,尽最大可能减少这些因素对健康和安全的伤害,降低职业危害,防范职业病,保证健康和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