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是狗,吃饱就走?外孙长大不愿去姥姥家的原因,大家都误解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3

大家总爱问孩子:奶奶亲还是姥姥亲?总觉得,孩子跟奶奶的关系更亲一些,而跟姥姥,就算是姥姥把外孙带大,带到最后也是一场空。所以,就流行一句“外孙是狗,吃饱就走”的说法。

我老家邻居嫂子,上周末让15岁的儿子去给姥姥家送点西瓜,可怎么说儿子就是不去。她就跟我抱怨说:“这臭小子真是没良心,从小就在姥姥家长大,现在让他去给姥姥送点好吃的都不去,姥姥真是白疼他了,也难怪人家说‘外孙是狗,吃饱就走’了!”

但是,她家儿子平时挺乖巧的,会做饭、刷碗,还会帮大人洗衣服,平时让他干点啥也挺勤快的。这次妈妈让他去给姥姥家送点西瓜,怎么就用不动呢?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舅妈不喜欢他去,总是拿话挖苦他,好像每次去姥姥都把自己好东西、私房钱给了他一样。而且, 他一去,舅妈脸色就不好,姥姥就得小心翼翼赔笑。为了不让姥姥为难,他就不想去姥姥家了。

原来如此,看来并非所有的外孙都是姥姥家的狗,吃饱就走。外孙长大不愿去姥姥家的原因,大家都误解了。

我一个朋友,从小也是姥姥带大,但是他长大后也不爱去姥姥家。那是因为,他能够感觉出来,姥姥明显偏心自己的孙子,并不是真心疼他。就比如,从小姥姥总让他让着表弟,不管是吃东西,还是干活,都是表弟多吃,他多干。有一次,姥姥让他帮忙扛麦子,表弟也要搭手,结果姥姥一把拉起表弟说:“你这么小,扛什么麦子,让你表哥扛。” 但是,我朋友只比他表弟大四个月,当时也是个孩子。 从那之后,只要不是非去不可,他再也不愿意去姥姥家了。

确实,孩子小不懂事,并不明白奶奶和姥姥有什么区别,毕竟从血缘关系上讲都是一样的。之所以长大后不愿意再去姥姥家,还是跟姥姥的态度有关。就像我朋友的姥姥,她自己对孙子和外孙就有亲疏远近的想法,平时偏心自己的孙子,总是让外孙吃亏、干活,对二人差别对待,外孙自然感受得到,慢慢地就不愿意再到姥姥家了。也就是说,是大人的做法,影响了孩子。

说起大人的态度影响孩子,其实孩子家人对姥姥一家的态度,也影响孩子对姥姥的态度。就比如, 孩子的父母平时总是跟他传递,爷爷奶奶才是最亲的人,姥姥姥爷就是个亲戚家。 那么,孩子自然会跟姥姥家有距离感,除了逢年过节去,平时就不愿意去姥姥家了。

有的是孩子爸爸不愿去姥姥家,有的是孩子的妈妈觉得娘家不亲或者不愿意跟娘家多走动,还有的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总是传递一种姥姥是外人的思想,慢慢地孩子就跟姥姥不亲了,不再愿意去姥姥家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大人好,孩子也好,就是好的时候不对。比如,外孙几个月大到三岁之前,可能一直都在姥姥家长大,姥姥天天带他,很辛苦。但是,到了三岁能上幼儿园了,外孙被自己家人接走,后来虽然也会去姥姥家,但是很少长住,姥姥也不怎么长期带娃,都是孩子的爸妈或者爷爷奶奶帮忙接送。那么,时间长了,等到孩子长大了,孩子就不记得小时候姥姥辛苦把自己带大,不记得姥姥对自己的好了。

这样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毕竟孩子还是在自己家或者爷爷奶奶家比较多,如果小时候不记事时是姥姥带大自己, 等到大一点记事了奶奶来“截胡”,各种买好,那么孩子只记得奶奶的好,就不记得姥姥的好了 ,长大自然不愿意再到姥姥家了。

今日话题: 网友们,你们觉得外孙长大不愿意去姥姥家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