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如题所述

学堂乐歌的历史是从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开始的。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一部分封建阶级的知识分子觉悟到必须效仿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才能达到挽救中国的目的。于是,康有为、梁启超便提出“变法维新”,鼓吹“废科举”、“兴学堂”,在 1898 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请办学堂的奏折中就介绍了德国的学制“令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民,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算术、舆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其不入学者罚其父母。”并要求清政府“远法德国近来日本以定学制”。“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进步的改良主义知识分子通过日本和国内发行的《新民丛报》、《浙江潮》等刊物发表文章和歌曲,进一步鼓吹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继续强调乐歌课的重要性。“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 1904 年在颁布学堂章程中对乐歌课的开设给予认可。此后,各地新学堂的乐歌课才形成风气。当时称这种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为“学堂乐歌”。直至 1923 年该课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才逐渐不用了。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如有反映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思想的、反对封建迷信宣传学习科学思想的,也有不少歌曲是专门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的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正因为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在当时具有先进意义,所以深受广大育少年的欢迎。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曲调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及欧美的流行歌曲,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由作曲者自作曲调的乐歌则更少。

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的育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音乐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即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它为我国后来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虽然西方传教士很早就将西方音乐及音乐理论带到中国,但始终末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然而,学堂乐歌的发展却使得西方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当时主要是唱歌、演奏风琴、钢琴、提琴等)得到了初步的介绍和传授。尤其是有关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五线谐和简谱)和基本乐理的介绍,使得西方音乐在中国社会的传播更加广泛,同时也促使当时的中国音乐界去思考如何走向世界,建立起一种新的中国音乐文化。此外,学堂乐歌还为中国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因此,学堂乐歌对于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