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有效

如题所述

一、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是按照评价标准对幼儿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考察的是幼儿在某一时间或阶段内发展的现实状况。动态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变化状态的分析与判断,重在考察幼儿当前的发展较之过去的进步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一定要使二者相互结合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教育活动中,应将对幼儿的评价作适当的调整,不仅对幼儿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还应使评价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使之成为动态评价。
二、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避免一味的“正面”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施,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得到强化,批评成分相对匮乏。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表扬过多,以至于忽视了教学评价与幼儿全面发展相结合。负面评价对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味地运用表扬,不批评、不惩罚这种教育是残缺的。批评能促进幼儿认识自我,提高耐挫能力。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某幼儿因得不到小红花,回家哭闹不止。因为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去幼儿园。长此以往,幼儿会形成自私、任性、蛮横等性格。对幼儿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当幼儿发生不良行为时,教师运用批评能使幼儿不良行为得到抑制,控制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从而约束幼儿的言行,使其遵守一定的规则。
三、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老师要帮助幼儿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而不只是让幼儿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教师要有选择地忽略那些对集体影响不大的个别行为,给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两个幼儿发生争执的时候,教师不要立即介入,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幼儿自己解决。幼儿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机会越多,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幼儿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对待发生较平凡的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行为,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幼儿讨论的方式,使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
四、调动肢体语言辅助评价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调动肢体语言辅助评价。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和孩子谈话最好蹲着,让他能平视你。当他说话不着边际时,你应微笑着等他说完再发表见解,可以伴些手势和面部表情,让他觉得自己像大人一样被尊重。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幼儿身心带来愉悦和幸福。教师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孩子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1
在主题背景下,数学教育融入到科学领域中,使之与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用“主题统整”的形式,将幼儿各领域的学习关联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但在主题教学背景下,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对于老师来说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困惑,我们就数学集体教学中的困惑罗列如下,并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困惑: 1.周坛萍老师:主题活动下,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又该如何取舍? 2.费文英老师:如何将一些生成的数学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 3.郎建平老师:对于数学集体教学,怎样的组织形式更有效? 4.成爱琴老师:在活动中,对于材料的准备,我们教师该怎样从幼儿的生活中选取适宜的材料? 5.章忠英老师:数学概念是个很抽象的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数学概念,还是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怎么引导? 6.叶周娣老师:对于数学材料的运用,是分组还是整体,怎样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7.高玉芝老师:数学活动中教师该怎样去提问、总结与评价? 8.嵇燕萍老师: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很不活跃,这些幼儿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该怎么激发? 对于老师提出的以上困惑,我们着重选取了一个大家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大家的经验碰撞中,提出解决的对策 重点讨论问题: 数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对于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呢? 1.周坛萍老师: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师准备的材料一定要充分,因为当幼儿刚接触到某一概念时,他们的操作欲望肯定是很强的,可能会产生反复练习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才做材料。 2.章忠英老师:刚才周老师讲的我很赞同,因为有时候,我们可能操作的材料是提供的对的,是幼儿感兴趣的,可是,也许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做到人手一份,这样就使得某些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得到满足。其次,我认为像我们小班,最好提供的操作材料是以实物为重点,因为小班孩子对于实物的兴趣比较大,那在操作中自然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比如在“冬季鞋子与夏季分类”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如果提供实物,就更能帮助幼儿理解。 3.成爱琴老师:刚才章忠英老师说小班在提供材料上以实物为主,我们觉得的确我们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每个年龄段选取一个侧重点来提供材料,这样让孩子从小班到大班对于抽象数概念好像有了一座桥梁一样。在我们中班,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提供材料上可以运用半具体半抽象的材料。用图片结合数字等来帮助幼儿理解。 4.嵇燕萍老师:那到大班就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抽象学习了。 5.高玉芝老师: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就像刚才几位老师说的材料的提供要按不同的年龄段来选择,我认为,如果提供的是同一种材料,那么在不同年龄班也应该要有有不同要求。 6.费文英老师:我非常赞成高老师的说法。此外,从我执教的两个大班来看,虽然他们属于同一年龄段,但由于发展情况不一样,所以同一年龄班的也要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7.郎建平老师:是不是在提供操作材料是,我们还应考虑到提供多样性的才做材料。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样,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我们的收获: 大家在自我经验的碰撞中,对于集中的困惑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每位老师弥补了自己在数学活动中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中的不足。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幼儿园数学教育操作材料的提供,应着眼于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建构,使材料具备适宜性、科学性、层次性,让幼儿置身其中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得幼儿的数学学习更有意义,同时这些想法的集结可以在今后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让材料与幼儿更好的互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