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讲的七尺男儿的七尺指的是多少厘米

如题所述

七英尺来自古代,当时的“尺”要比现在的“尺”要短。古代,一英尺大约是26厘米,7英尺是26乘以7是182厘米。如果一个七英尺高的人的身高是182厘米,他可以站在天空,积极进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注:商朝时,一只脚相当于今天的16.95厘米。根据这个尺度,人们大约有十英尺高,所以它被称为“丈夫”。

周朝,一只脚是23.1厘米

秦国,一只脚大约是23.1厘米

在汉代,一只脚大约是21.35—23.75厘米

三国,今天的1英尺是24.2厘米

南,1英尺约25.8厘米

北魏时期,一只脚相当于现在的30.9厘米

隋朝时,一只脚长29.6厘米

在唐代,一只脚是30.7厘米

宋元时期,一只脚相当于31.68厘米

明清时期,木器尺子31.1厘米,木器尺子34.1厘米,清代35厘米

扩展资料

七尺男儿出自唐代古诗《古意·男儿事长征》

古意·男儿事长征

作者:李颀

朝代:唐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白话释义: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尺男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七尺就是118.6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七尺就是161.7cm;

秦时,一尺约23.1cm,七尺就是161.7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七尺就是149.45-166.2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七尺就是169.4cm;

南朝,一尺约25.8cm,七尺就是180.6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七尺就是216.3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七尺就是207.2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七尺就是214.9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七尺就是221.76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七尺就是217.7cm。

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扩展资料

七尺古代指二十岁或身躯:

1、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2、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颀 《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田兰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孙)》:“七尺桐棺停啸史,一杯黄土瘗昂之。” 清 孙枝蔚 《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2

1、古代的尺比我们今天所说的短一些,古代的一尺大约为26厘米。

2、所以古代的七尺大约是:26×7=182厘米。

3、“七尺男儿”最早出自战国时期,赵国的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所以当时来看,七尺大约是23.1×7=161.7厘米。

4、古代尺的长度的大致演变过程: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扩展资料:

尺子又称尺、间尺,是用来画线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长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长度。有些尺更在中间留有特殊形状如字母或圆形的洞,方便用者画图。

种类:

蛇仔尺:是专用来画曲线的尺。 

三角尺: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尺,方便画平行线或垂直线。

计算尺:一种计算工具。

软尺:常用来量度人体部分。

拉尺:用来量度建筑物、家具等。 在尺规作图中,尺被视为可画无穷长的直线的工具。

相关传说:

鲁班的一种发明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哪些是不吉的。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买到。

帛布尺,又称裁缝尺或裁尺,与班尺同源于律尺,但非历代相传承,年久已失其标准,成为另一尺度系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每一个朝代的一尺的长度都是不同的,而且差异很大。

商朝的尺合现在的15.8厘米,所以商朝的七尺男儿只有110.6厘米,相当于侏儒。如果在商朝你还在说自己堂堂七尺男儿,简直就是个笑话。当然,商朝也没七尺男儿这个说法。

从战国到秦汉,一尺的长度变成23.1厘米,七尺就是161.7厘米,实际上并不算高,对于当时人的身高水平,属于正常范围。

从三国到西晋,尺略有增长,达到了24.2厘米,七尺就是169.4厘米,在现在也就算得上中等身材。

东晋与南北朝时,一尺又略有增长,达到了24.5厘米,七尺相当于171.5厘米。而在北朝,更是达到了29.6厘米,七尺就是207.2厘米,哪怕对于现代人来说都是极高的。

唐朝时,有所谓的大尺和小尺之分,大尺36厘米,小尺和北朝一样,也是29.6厘米。如果按照大尺,七尺就是252厘米,一般人是达不到这个高度的,怕是个巨人症患者了。

宋元时期,又在唐朝的小尺基础上有所增加,达到了31.2厘米,七尺就是218.4厘米。

明清时,尺继续增长,分别达到了34.1厘米和35.5厘米,七尺换算成现代长度就是238.7厘米和248.5厘米。

扩展资料:

古代“七尺”的意思

1.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2.指身躯。  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颀 《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田兰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孙)》:“七尺桐棺停啸史,一杯黄土瘗昂之。” 清 孙枝蔚 《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2

古代的尺定制是不一样的,以三国为例,那时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4厘米,那么如果说三国时的七尺男儿,实际高度也就在168厘米左右,大将军吕布我们认为的三国时期的英雄,在古代书籍中有很多描写人物身高的句子,有描述吕布身高一丈,那差不多就是现在的2.2米,和现在的篮球运动员差不多。

每个朝代1尺的长度也都不相同,例如:

商代是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是一尺合今23.1cm

秦代是一尺约23.1cm

汉代是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是一尺合今24.2cm

南朝是一尺约25.8cm

北魏是一尺合今30.9cm

隋代是一尺合今29.6cm

唐代是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是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是木工一尺合今31.1cm,裁尺,明代34.1cm,清代35cm

从战国到秦汉,一尺的长度变成23.1厘米,七尺就是161.7厘米,实际上并不算高。

从三国到西晋,尺略有增长,达到了24.2厘米,七尺就是169.4厘米,在现在也就算得上中等身材。

《三国演义》中形容一个人非常高时,通常用身高八尺,甚至九尺来形容,似乎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超过八尺(193.6厘米)的确实算得上大高个儿。

东晋与南北朝时,一尺又略有增长,达到了24.5厘米,七尺相当于171.5厘米。而在北朝,更是达到了29.6厘米,七尺就是207.2厘米,相当之高。

唐朝时,有所谓的大尺和小尺之分,大尺36厘米,小尺和北朝一样,也是29.6厘米。如果按照大尺,七尺就是252厘米,一般人是达不到这个高度的。

宋元时期,又在唐朝的小尺基础上有所增加,达到了31.2厘米,七尺就是218.4厘米。

明清时,尺继续增长,分别达到了34.1厘米和35.5厘米,七尺换算成现代长度就是238.7厘米和248.5厘米。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的七尺男儿和现在人身高差不多,南北朝之后就不能这么形容了,七尺男儿基本上等同巨人症。

在《汉书》中,班固明确提到了两个人的身高: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莽为人侈口蹶颔,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

一般来说,史书中不会记载一个人的身高,如果特意提到了,在当时要么很高要么很矮。

联系上下文,霍光和王莽应该是身高比较突出的。他们两人一个168.6厘米,一个173.2厘米。可见,汉朝人的平均身高也就160厘米左右,不然也不会认为他们比一般人高。

扩展资料: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通常,“米”一般的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 s的时间间隔内所经历路程的长度。我国采用的长度单位与国际单位制是一致的,即以“米”作为我国法定的长度计量单位。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度单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