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是号称以仁德出名吗?却为何在白门楼上建议曹操杀了吕布呢?

如题所述

刘备,心怀仁德之人,东汉末年三分天下而得其一,与其宽厚待人不无关系。但是白门楼下,刘备却没有救吕布。

公元198年,吕布与袁术结盟,攻取沛城,俘虏刘备的妻儿,刘备投奔曹操而去。而后曹操亲自率军攻打吕布,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把吕布围的水泄不通。吕布本想投降,但陈宫等人觉得曹操不会轻易罢手,便鼓吹吕布抵抗。而后曹操下令放水淹城,吕布军心大散,最后投降。当吕布被绑到曹操面前时,还希望刘备能帮着说说好话,让曹操饶他一命,刘备对曹操说“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曹操为之一惊,下令将吕布先缢死,而后枭首。

        辕门射戟

其实,刘备情理上是应该救吕布一命的。当年袁术派纪灵大将军围攻刘备时,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解开两家争端,算是救了刘备一命,当时的刘备兵寡城小,是打不过实力雄厚的袁术的。

但是刘备太不想救吕布,原因有三:吕布,在影视演义中被群雄呼为“三姓家奴”,四个字包含极大的蔑视。其实真实的吕布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原先跟着丁原,后来董卓进京专权,要把不支持他的人一概处死,丁原也在其中,董卓便诱使吕布杀了丁原,此为一也;

而后吕布跟随董卓。但董卓擅权残暴,完全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惹得群臣实在看不下去。在王允等人的说服下,吕布又把矛头对准了董卓。公元192年,未央宫前,吕布把董卓杀害。此为二也。

清代 “三国演义”隔扇门 观复博物馆藏

所谓“君为臣纲”,吕布连杀两位领导,在战乱四起的东汉末年,在“三纲五常”的影响下,吕布这样的人已经很让人鄙视了。

董卓死后,天下更混乱,这时的吕布先投袁术、后靠袁绍,犹如丧家之犬。兖州之败后,他去投靠了刘备,与刘备称兄道弟。不久,袁术和刘备在徐州交战,袁术以利诱惑吕布攻取刘备的下邳城,吕布真就去打了,还把刘备妻儿掳去了。此为三也。

不论演义还是正史,吕布都是一位唯利是图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身手不凡,当年在虎牢关,十八路诸侯面对吕布一人皆束手无策,这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冲出,力战吕布才打平手。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刘备考虑到了,像吕布这样的人真不能轻易放过。刘备一语也惊醒了曹操。

清代 “三国演义”隔扇门之“三英战吕布”观复博物馆藏

正如陈寿所言“吕布有虓(xiāo)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是的,因为吕布勇猛过人,曹操若得到他是如虎添翼,所以刘备才建议曹操杀了他。
第2个回答  2020-11-25
即使以仁德著称,刘备也不愿意看到曹操拥有吕布这样的大将,用来对付自己,所以建议曹操杀了吕布。
第3个回答  2020-11-24
刘备本就是个伪君子,他的仁德都是演戏演出来的;他知道自己和曹操必然会相斗,当然不愿意曹操获得吕布这样的猛将,因此建议曹操杀之。
第4个回答  2020-11-24
枭雄也有仁德的一面,但是封建主的凶残。始终是特定时代下,不可避免的特征。故此面对现实利益,凶残地出卖吕布,展现顺从。才是汉皇叔的上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