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晚熟的原因都是什么?

如题所述

“晚熟”状态的成因
知其然,应知其所以然。无论“晚熟”究竟好还是不好,我们应当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人会显得“晚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熟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心理上以不同速度和形式发展,并经历若干阶段达到完备状态的全过程。
所以伴随着个体由幼年到青年、中年、老年等的过程,其心理也会产生幼稚、成熟、淡然等状态。
然而对于大多数个体而言,这些转变的过程并不一定会是同步的,那么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便会表现出诸如“早熟”、“晚熟”等外在状态。
比如说对于某些个体而言,其生长的物质环境比较艰苦,对于其要求比较多,于是在许多的磨炼之下,他们的心理状态会优于常人。
相反,对于那些成长的物质、精神环境相对出众,不需要为了种种世俗而烦心的个体而言,他们很少接触到一些磨难,自然会在年龄增长之后,不得不面对某些历练之时表现的有些“稚嫩”。
这也就是“早熟”、“晚熟”会存在的大致原因,当然,这些都是自然的成因,还有某些人为的成因。
有的家庭之中,父母的教育质量较高、自幼就循序渐进地去引导个体接受世事、同时又能够提供稳定情感依托,那么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无疑会十分成熟。
相反,在一些过度溺爱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心理状态,“晚熟”也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况。
“晚熟”一定是消极的吗?
就像是上文当中所说的,既然“成熟”是一种相对的状态,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晚熟”的人就一定难以相处呢?
答案是否定的。上文当中的叙述,是出于大多数情况下的个体状态,如果没有意外,那么个体的人生会是这样发展的。
然而,“晚熟”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当他们不知如何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其实也意味着他们不会在行动之前进行某些利益的权衡。
1.“晚熟”的人行事单纯
所谓“善良”,指的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过多的经历世事,对于各种行为与诸多事情的应对准则便会形成一种固有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某些地区之中,“人情关系”的准则几乎会成为行事的主导,许多人在做事情之前都会考虑“送礼”、“找熟人”等方法。
这种行为准则显然是一种世俗的、形成于实践过程中的标准。
于是对于那些较少经历世事、不愿为了这些“世俗”之事耗费精力的“晚熟”的人而言,他们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则不会考虑过多因素,只是“就事论事”,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公正与公平。
“真善美”的前提就是“真”,当你在追求一件事情的最真本相时,“晚熟”的人是最接近的。
2.“晚熟”的人单纯
与处事时的价值观近似,人们在待人时也会采取一些已经固定了的方式与倾向。
以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惯习(habitus)”概念来看,当人们处于某些场域当中时,其会产生某些行为倾向,这种倾向就会被称之为“惯习”。
驱使人们做出行动倾向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总之就是能够帮助自己获取资源的一切相关联系,都会被视为一种行动的驱动力。
在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当中,人际关系、财富水平、声望优劣等等都会成为影响我们交往甚至采取各种行动的重要因素。
甚至有许多人的行为准则是以其中某一个因素为指导的:有的人为人出世只看重财富,有的人则倾向于在行动时获取更多的人际关系资源,还有的人是为了名声而活。
对于那些“晚熟”的人而言,其行为倾向往往是单纯的。由于不常接触人际关系相关的事情,所以他们与人相处的准则往往只是取决于对方的人品与言行。
当他们认可你时,说明你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是十分完美的。
3.“晚熟”的人更能理解他人
换位思考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其实这种能力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评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为了自己想要的利益而奔波。
古人的智慧是超群的,在今天,人们同样会有这样的表现。于是这种现象便会内化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
当人们在进行交往时,最先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感受,甚至是与自己相关的某些财富、经济利益等;至于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往往会被暂时忽略,甚至会被抛之脑后。
当人们都为了自己而进行各种社会行动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不纯粹,甚至会导致诸多冲突和争端。
但是对于那些“晚熟”的人而言,他们在行事之时会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在这些“晚熟”的人看来,自己的利益也是要考虑的,但是这与交往时并不相干的。
当交往过程中看到他人不悦时,他们会更多地思考对方的感受,甚至是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妥之出。
所以,当你与“晚熟”的人交往时,不妨走进其内心,对方的内心可能是十分纯净且清澈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一个人晚熟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年轻人生理早熟,心理却在晚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代社会的人虽然生理上比过去的人早熟,但是心理上却呈现出晚熟的趋势。 我们知道,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们在生理上提前成熟。事实上,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样导致了人们在心理上的晚熟。
应该是对他关心不够!才形成的晚熟,所以我们没人付出一点爱,就不会纠结这个问题了!早熟,晚熟都是一样的!
生活过得太安逸了 不知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6-22
其实人之所以有早熟与晚熟之分,主要原因也有两个,一是每一个人的性情都不一样,二是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于是最终导致人有早熟与晚熟之分。
进一步的说,性情是一个人的底色,以生俱来,属于内因;而环境则是后天的影响,属于外因。
也就是说,一个人是早熟或晚熟,其实都是内外二因共同造作的结果,很难分清哪一种为主,哪一种为次?
那么,善良的人,为什么大都晚熟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即:
一、善良的人,往往会遵循规矩
在现实当中,善良的人往往更容易守规矩,即很少有越界的情况。
换句话说,如果人生是一条铁轨的话,那么,善良的人,大都很少会能够跳出轨迹之外。
也就是说,善良的人,往往会自主地遵守年龄与环境提供的框架行走,不会有跳出框架之外的想法与行为。

所以,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其他人而言,善良的人大都晚熟。
二、善良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各种条件的束缚
从另外方面讲,善良或遵守规矩的人,大都更容易受到各种条件的束缚。
而这种束缚正是导致他们晚熟的真正原因。
当然,晚熟并不意味着不好,或者说早熟的人更幸福,这其实都不一定,一切皆因人而异。
为什么?
因为历史上年少英雄的人(早熟)并不少,大器晚成也很多,如姜子牙、百里奚等就是非常典型的晚熟人。

所以,早熟与晚熟并没有好坏之分,但一般情况下,善良的人,由于容易受到的约束更多,于是大多都会趋向于晚熟。
而这正是莫言先生讲善良的人,大都晚熟的道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21
知其然,应知其所以然。无论“晚熟”究竟好还是不好,我们应当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人会显得“晚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熟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心理上以不同速度和形式发展,并经历若干阶段达到完备状态的全过程。

所以伴随着个体由幼年到青年、中年、老年等的过程,其心理也会产生幼稚、成熟、淡然等状态。
然而对于大多数个体而言,这些转变的过程并不一定会是同步的,那么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便会表现出诸如“早熟”、“晚熟”等外在状态。

比如说对于某些个体而言,其生长的物质环境比较艰苦,对于其要求比较多,于是在许多的磨炼之下,他们的心理状态会优于常人。

相反,对于那些成长的物质、精神环境相对出众,不需要为了种种世俗而烦心的个体而言,他们很少接触到一些磨难,自然会在年龄增长之后,不得不面对某些历练之时表现的有些“稚嫩”。
这也就是“早熟”、“晚熟”会存在的大致原因,当然,这些都是自然的成因,还有某些人为的成因。

有的家庭之中,父母的教育质量较高、自幼就循序渐进地去引导个体接受世事、同时又能够提供稳定情感依托,那么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无疑会十分成熟。

相反,在一些过度溺爱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心理状态,“晚熟”也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况。
第4个回答  2020-10-30
可能是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单纯美好,不知人间疾苦。也可能是小时候受到其他伤害,产生应激性反应,选择性失忆,就会给人一种晚熟的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