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为什么会有心理压力?

如题所述

在生活快节奏、工作高效率、竞争强有力的现代社会,即使有参加员工职业化培训,但在缺乏交流会让本来就充满压力的职场人群变得更容易烦躁抑郁;缺乏信任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和隔阂,使职场人际互动变得失去理性;而不善于情绪管理会使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因负荷过重而“伤心”。职场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要想在压力中生存,首先要实现自我和谐,同时还要做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
营造轻松和谐的职场氛围,让上班成为一桩快乐、惬意的事。或许,换一种心态工作,你会快乐很多。
听到压力这个词,很自然会联想到负重、压垮、疲惫等让人感觉沉重的词语。
其实,压力没有这么可怕。压力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条件,没有压力,生命将成为不可承受之轻。
首先,我们的躯体需要一定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其次,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人际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能促使人保持清醒和进取状态。
人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身体对压力有一种天生的吸收、缓冲机制,能将一般的生活、工作压力转化为动力与激情。因此,如果一个人能经常接受不同的挑战,他反而精神饱满,他的心理弹性也会保持得很好。
但有两种压力确实会让我们沉重,一种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第二种是长期持续的压力。这两种压力会导致一个人生理和心理资源耗竭,造成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焦虑、抑郁。
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不常有,而长期心累,压力慢慢侵入身体导致身心疲惫,才是需要警觉的。我们要平衡和消化的,就是这种长期持续存在的压力。
怎么觉察压力过大了呢?请试着拿一杯水,看看自己能坚持多久。
一杯水拿在手上,拿一分钟,你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你可能觉得手酸;拿一整天,你可能会抓狂。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没变,但是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
这就像我们承担压力一样,如果我们连续、长期、过度地负重工作,到最后,我们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
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然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得长久。无论对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压力,当你觉得硬扛的时候,就要学会适当放手。放手不是放弃,而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自我调整,积蓄力量,以便接下来更好地迎接压力。
当一个人觉察到压力后,对于短时间的超负荷的压力,一般都会努力承受,但对于长时间、超负荷的压力,人们的身心反应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警觉阶段、搏斗阶段和衰竭阶段。
警觉阶段:当一个人遇到压力情境时,全身各部位都会自然动员起来进入警觉状态,以抵抗压力。这个时候,个体跃跃欲试,既处于兴奋状态,又因为心理适应能力尚不能立刻发挥作用,产生焦虑、恐慌和抑郁的情绪。
搏斗阶段:接下来,心理适应能力逐渐发挥作用,个体开始尝试抵抗,采用一些措施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不断调适自己去应对压力。这个时期,个体变得敏感和脆弱,小小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衰竭阶段: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应付压力失败,个体面临持续的极度紧张,生理和心理资源衰竭,代谢失调,身体就会出现健康问题和沮丧、无助等消极情绪。
应对压力,最好将它消化在警觉阶段到搏斗阶段之间,避免身心能量的衰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压力无处不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管理好压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