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下辖几区几市几县?

如题所述

榆林市下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
区:榆阳区,横山区
县级市:神木市
县: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7
榆林市辖2区1市9县。
第2个回答  2021-12-27
榆林市管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
第3个回答  2021-12-27
榆林市下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27

    榆林

    (陕西省下辖地级市)

    播报 编辑 讨论12 上传视频

    榆林市,陕西省下辖地级市,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1]  ,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 [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榆林市常住人口为3624750人。 [92]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总土地面积42920.2平方公里 [93]  。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9个县 [3]  ,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4]  ,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爱心城市 [5]  ,中国百强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6]  ,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市 [7]  ,中国城市竞争力100强 [8]  ,2011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100强,2012中国十大创富城市 [9]  ,2012年入选“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10]  ,2013中国西北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11]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中国古城榆林古城 [12]  ,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石峁遗址,白云山,青云寺,悬空寺,高家堡古城等各大景点。2020年,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408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5%。 [14] 

    中文名

    榆林

    外文名

    Yulin,楡林,유림시, يولين, Юлин ,yu - line,یولان,Yulin का,

    别    名

    驼城、小北京、塞上明珠等

    行政区划代码

    610800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地理位置

    陕西省最北端,毛乌素沙地南缘

    面    积

    42920.2 km²

    下辖地区

    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9个县

    政府驻地

    榆阳区青山路8号

    电话区号

    (+86)0912

    邮政区码

    719000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长城镇北台、李自成行宫、红石峡、白云山、红碱淖、清涧辛庄遗址

    机    场

    榆林榆阳机场、靖边海则滩机场

    火车站

    榆林站

    车牌代码

    陕K

    地区生产总值

    4089.66 亿元(2020年) [14] 

    方    言

    晋语-大包片-榆林话

    人均生产总值

    121022元(2019年)

    高等院校

    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建成区面积

    78.4km²(2017年)

    历史名人

    李自成、韩世忠、张献忠、杜斌丞、张季鸾、杜聿明、李子洲、高岗、路遥

    著名遗址

    石峁遗址、统万城遗址

    现任领导

    张胜利((代)) [94] 

    市花市树

    桃花,榆树 [15] 

    人    口

    3624750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地貌

    ▪ 气候条件

    ▪ 水文条件

    4 自然资源

    ▪ 综述

    ▪ 煤炭

    ▪ 天然气

    ▪ 石油

    ▪ 岩盐

    ▪ 湖盐

    5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6 政治

    ▪ 现任领导

    ▪ 友好城市

    7 经济

    ▪ 综合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开发区

    8 社会事业

    ▪ 科技事业

    ▪ 教育事业

    ▪ 文化事业

    ▪ 卫生事业

    ▪ 社会保障

    ▪ 体育事业

    ▪ 城建环保

    9 交通运输

    ▪ 综述

    ▪ 航空

    ▪ 铁路

    ▪ 公路

    10 风俗民情

    ▪ 综述

    ▪ 国家级非遗

    ▪ 民间艺术

    ▪ 饮食习惯

    11 地方特产

    12 风景名胜

    13 著名人物

    14 城市荣誉

    15 城市评价

    ▪ 榆林真乃小北京也

    ▪ 天下雄镇

    ▪ 两守孤城,千秋忠勇

    历史沿革

    编辑 播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古榆林地图(4张)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翟族境内。

    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 [16] 

    东晋时期,匈奴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立大夏国。

    公元427年,北魏灭大夏,设立统万镇,太和十二年(488年),改设夏州。 [17] 

    隋开皇三年(583年),仍设夏(治统万)、长(治长泽,今靖边境内)、绥(治龙泉、今绥德县城)、银(治儒林,今米脂境内)四州;大业元年(605年),将绥州改称上州,三年撤销州制,设立朔方、雕阴二郡。 [17] 

    隋末唐初,为地方豪族梁师都占据, 自称梁国,僭皇帝位。

    贞观二年,师都被灭,唐复设银、绥、夏三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开元十二年(724年),在榆林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天宝元年(742年),撤州设上郡(今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乾元元年(758年),撤郡,复设绥、夏、银、麟四州。元和十五年(820年),宥州治所由内蒙鄂托克旗迁到今定边境内。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府谷县升州(今之府谷)。 [17] 

    五代时期,州县设有夏州(领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均在今靖边境内)、银州(领真乡、开光、儒林三县,在今米脂、佳县境内)、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城,在今神木境内)、府州(今府谷)、绥州(领绥德、龙泉、延福、城平、大斌五县,在今绥德、清涧、吴堡、子洲境内)。 [17] 

    北宋时,榆林市属永兴军路(初名陕西路),绥州、宥州被西夏占据,未设郡县,熙宁三年(1070年)收复,元符十年(1096年)后,得失无常。

    宋高宗南渡后,又沦为金有,属鄜延路的一部分,设绥德州、晋宁军(佳芦砦),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撤军设绥德州、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佳州)。

    元代绥德州、佳州属延安路,绥德州领清涧、米脂二县,佳州领神木、府谷二县。

    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

    明成化七年(1471年),在长城一带设置榆林卫,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九月,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州县,西路靖边道领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长)、安塞三县,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横三县。 [17] 

    清雍正年间,设有榆林府和绥德直隶州两个省辖行政区。

    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州制度,设陕北道,1914年陕北道改称榆林道。后又废道,各县由省直辖。 [91] 

    榆林市在陕西省的位置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本市除榆阳区外,各县先后解放,在原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人民政府,设置绥德、三边两个分区,分别管辖绥德、米脂、佳县、横山、清涧、吴堡和靖边、定边、安边(后撤销)。

    1944年1月10日,从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及延属分区的子长五个县各划出一部分成立子洲县,属绥德分区。当时,神木、府谷之东区设神府特区,归晋绥边区管辖。

    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撤销三边分区,设榆林分区,管辖榆林、定边、靖边、横山、神木、府谷六县。

    1950年5月,成立绥德、榆林两个专区。

    1956年10月,撤销绥德专区,将所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县并入榆林专区,子长、延川并入延安分区。 [17] 

    1958年,将十二县并为榆林(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六县。

    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原制。

    1968年,将榆林专员公署改为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构。

    1979年,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17] 

    行政区划

    编辑 播报

    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国函[2015]209号)批复同意撤销横山县,设立榆林市横山区,以原横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横山区的行政区域,横山区人民政府驻横山街道北大街9号。 [18] 

    2017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以原神木县的行政区域为神木市的行政区域。神木市由陕西省直辖,榆林市代管。 [19] 

    截至2017年7月,榆林市下辖2区1市9县,面积42923平方千米,人口375万人,市人民政府驻榆阳区。

    榆林市地图

    榆林市地形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榆林市卫星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榆林市电子地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榆林市行政区划(截至2017年7月)

    地 名

    驻地

    人口(万人)

    面积(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代码

    区号

    邮编

    榆阳区

       

    青山路街道

       

    55

       

    6797

       

    610802

       

    0912

       

    719000

       

    横山区

       

    横山街道

       

    37

       

    4299

       

    610803

       

    0912

       

    719100

       

    神木市

       

    滨河新区街道

       

    57

       

    7481

       

    610881

       

    0912

       

    719300

       

    府谷县

       

    府谷镇

       

    24

       

    3202

       

    610822

       

    0912

       

    719400

       

    靖边县

       

    张家畔镇

       

    34

       

    4975

       

    610824

       

    0912

       

    718500

       

    定边县

       

    定边街道

       

    34

       

    6821

       

    610825

       

    0912

       

    718600

       

    绥德县

       

    名州镇

       

    37

       

    1853

       

    610826

       

    0912

       

    718000

       

    米脂县

       

    银州街道

       

    22

       

    1168

       

    610827

       

    0912

       

    718100

       

    佳县

       

    佳州街道

       

    27

       

    2029

       

    610828

       

    0912

       

    719200

       

    吴堡县

       

    宋家川街道

       

    9

       

    421

       

    610829

       

    0912

       

    718200

       

    清涧县

       

    宽洲镇

       

    22

       

    1850

       

    610830

       

    0912

       

    718300

       

    子洲县

       

    双湖峪街道

       

    32

       

    2027

       

    610831

       

    0912

       

    718400

       

    注:参考资料 [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