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时的人口,经济,等等资料!

如题所述

苏联人口2.901亿(1990)。

因为内容较多,更详细内容请点击网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6824.html?tp=0_01
苏联的经济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9个大经济区和一个亚区。现将其中特点相近、经济联系密切者归并为10个区:①中部区。包括中央区、中央黑土区及伏尔加-维亚特卡3个经济区。 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1%和16.5%(1985年初,下同)。 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为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地区。区内人口较稠密,交通运输业发达,但资源较缺乏,能源及大部分原材料都依赖区外输入。该区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部门齐全,专门化与综合发展及工业技术水平较高。工业以机械、化工、轻纺工业为主,钢铁、食品工业亦较发达;农业以谷物、多种经济作物(北部亚麻,南部向日葵、甜菜)及乳用和乳肉用养畜业为专门化部门。最主要的经济中心为莫斯科和高尔基。②北部区。位于欧洲部分北部,濒临北冰洋。包括北方和西北两个经济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7.4%和5.1%。历史上曾为俄国经济发展较旱的地区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森林及磷灰石等探明储量在全国均占一定地位。主要工业部门为机械、采矿、能源及森林工业;农业以亚麻、马铃薯、水产及乳-肉用养畜业为主。区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人口、加工工业及农业主要分布在列宁格勒及其周围地区。③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区。位于俄罗斯平原的中南部和南部,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两个经济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 4%和 11.7%。 大部地处草原带,开发较早,人口较稠密,水陆交通便捷,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工业以石油开采、加工与石油化工,以及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制造为主。农业专门化部门为谷物、向日葵、糖用甜菜及乳-肉用养畜业。主要经济中心有古比雪夫、伏尔加格勒和罗斯托夫。④乌拉尔区。位于乌拉尔山两侧。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3.7%和7.2%。地理位置优越,为苏联东西部地区间联系的重要通道。区内拥有铁矿、有色金属及石油、天然气资源。20世纪30年代起工业发展较快,为全国仅次于乌克兰的重工业基地。工业以钢铁、有色冶金、化工和重型机械制造为主。农业以谷物、肉-乳和乳-肉用养畜业为专门化部门。主要经济中心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乌法和彼尔姆。⑤西西伯利亚区。大体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0.8%和5.1%。 区内石油、天然气及煤炭资源丰富,为全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其中原油产量占全国近3/5,天然气占2/5强,煤炭占1/5,钢铁、 森林工业亦较发达。农业集中于南部地区,专门化部门为谷物与乳-肉用和肉-乳用养畜业。主要经济中心有新西伯利亚和鄂木斯克。⑥东部区。包括东西伯利亚及远东两个经济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6.2%和5.9%。 区内大部地区为山地、高原,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但水力、煤炭、 有色金属、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工业、农业、交通线及城市集中于南部地区。工业以采矿、电力、有色冶金、森林及鱼类加工工业较发达;农业以谷物、大豆、肉-乳用及乳-肉用养畜业较重要。主要经济中心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共青城、符拉迪沃斯托克。⑦南部区。位于俄罗斯平原西南部,顿涅茨克-第聂伯河流域,包括乌克兰及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为苏联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2.8%和19.9%。 该区地处草原带,人口较稠密,煤、铁资源丰富, 是全国最大的以钢铁、 能源(煤炭及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也是冬小麦、甜菜、向日葵、蔬菜、水果及乳、肉等农畜产品的主要产区。陆路及海上运输业发达。主要经济中心有:基辅、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顿涅茨克和敖德萨。⑧西部区。位于俄罗斯平原的西部,包括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四个加盟共和国以及俄罗斯联邦的加里宁格勒州。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8%和6.7%。区内资源虽较贫乏,但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因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以机床、拖拉机与农机、运输.

苏联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国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并基本消除了文盲。苏联著名的大学有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哈尔科夫大学、基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苏联的文学、艺术、电影、出版工作由苏联共产党控制,在不触及政治、作品经过审查的情况下允许自由创作。但是所谓“消极”、“颓废”的作品(相当于西方的先锋派艺术)被禁止。
苏联科学研究中心是苏联科学院。作家机构为苏联作家协会。官方通讯社为 塔斯社 。苏联共产党机关报为《真理报》,其他主要报刊还有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文学报、劳动报、红星报等。

除此之外,苏联还是第一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从太空俯瞰地球,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也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任时空流逝,这一高度将永载史册。

苏联科学技术:

1922年,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处在膨胀之中。
1934年,苏联科学家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伦科夫发现,运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当它穿过液体或半透明物体时发光。这种现象被后来物理学界称为"切伦科夫辐射"。随后这个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中,用于检测带电粒子并测量它的速度。
1954年,苏联在奥勃宁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端。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标志着人类活动进入太空。
1959年,苏联空间探测器「月球」Ⅱ号发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片。人类第一次了解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苏联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2年,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4年,苏联物理学家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霍罗夫和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汤斯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奖。表彰他们分别独立制成微波激射器,并导致了激光器的发展。
1978年,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因从事低温学方面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86年,苏联发射了和平号太空站,在2001年坠毁以前,它是人类最大的飞行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