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步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出处吗?

如题所述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全文(节选)如下: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愚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

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

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译文如下:

《诗经》上说:‘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还只是一半。’着重指出走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情绪,臣曾经留心观察,方今天下之事,根据诸侯的心意,不是联合对付楚国,就是并力收拾秦国。何以见得?

秦人援魏抗楚,楚人援韩抗秦,只因势均力敌,正处在相恃不下的局面。而宋、齐两国置身四国之外,就显得举足轻重。

因此可以断言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宋、齐,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秦国如果争得两家外援,就能遏制削弱韩国;韩国受到遏制,那么楚国便孤立无援而遭到打击;假如楚国先得到齐国的援助,魏国就会衰败,魏国衰败之后,秦国就会陷入孤立,饱受战祸。

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的话,那么秦、楚两国必然有一方遭受败亡之辱。 

扩展资料:

《谓秦王》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百里者半九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02
词目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发音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释义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9-02
就是说能坚持到底的人很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