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剪纸会面临失传

现在 剪纸艺术为什么面临失传 最好详细说明

你想去学吗?如果你想去学的话那就不会失传了。
试想,当剪纸不能户口之时,谁愿意去学?
国家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00多件珍贵物品在首都北京引起轰动。不过在展厅里,记者听到最多的却是参展者发出的叹息和忧虑。
申遗成功者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中毕竟只是凤毛麟角,而那些正在被人们淡忘的非物质遗产出路在哪里?更多的地方文化遗产如今面临着被历史尘封、淘汰的惨淡局面;而已经成功申遗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申遗后如何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南京云锦差点被取代

南京云锦研究所副所长张玉英说,以南京云锦为例,在申遗之前南京云锦差一点被苏州云锦取代。多年前苏州的云锦在香港展出,各大媒体大篇报道并提出“苏州云锦”的称号,引来大批南京专家的抗议,“专家们说,南京云锦一直都是作为南京的一大特色,产自南京、发展自南京、繁荣自南京,什么时候冒出了苏州云锦。”

“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家才开始重视起原产地的问题,并很快为南京云锦申请了原产地保护。不然的话,将来很可能会再冒出杭州云锦、安徽云锦之类,有些假冒伪劣的云锦质量相当差,会严重影响云锦的声誉。”张玉英心有余悸地说。

南京金箔因仿制贬值

南京金箔可以说是目前最受原产地问题伤害的。南京金箔生产过程是用真金经过十多道工序锤炼而成的,将一块黄金打成只有0.1微米左右的薄片,一两黄金打出的金箔能盖一亩三分地,九百多张金箔只有一毫米厚,其工艺之精绝可见一斑。

然而,因为在原产地问题上的不明确,造成各地出现大量金箔制品,仅东山镇就短时间里冒出200多家制作金箔的小作坊。再加上管理上的混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一些商人为了利益,使用劣质黄金,做工粗糙。金箔制品的泛滥使得金箔贬值,甚至还在很多不明实情的消费者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正在申请证明商标

南京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小组工程中心主任王露明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是靠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手手相传进行传承的。到了现代社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传人也开始耐不住寂寞四处走穴,买卖。这些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影响和冲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要挽救,还需要重视遗产安全的问题。王露明说,虽然目前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在向国际接轨,但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上,还没有做到与国际接轨。“比如说,国外非常重视商标、版权问题,但这方面国内的保护意识就比较弱。”

“目前南京云锦虽然解决了原产地保护的问题,算是把云锦留在了南京,但还缺少一个‘南京云锦’的证明商标,这个商标注册问题现在正在申请,但还没有结论。如果不早一点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可能有一天,‘南京云锦’这四个字,就变成别的东西了。”

“斗色剪纸”没人会做

王露明说,假如说南京的民间艺术有365行,那起码有一大半已经失传了。“比如‘斗色剪纸’,由七种不同颜色的蜡光纸剪拼成各种戏剧人物、吉祥图案。还有把金子拉丝编织的工艺,当时的金丝可以拉到比头发丝还细,用它们编织首饰,精致小巧,十分美观,现在也没有入会做了,可惜啊!”

“几乎所有的南京民间艺术都在萎缩中,已经失传的更是数不胜数。”王露明指出,“国内的情况与国外还不太一样。

国外成为世界非物质保护遗产后,会有大量私人投资进行保护,而在国内目前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申请世遗的主要功能之一还是宣传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遗产本身,虽然也有一定的保护宣传与传承推动作用,但毕竟是杯水车薪。”

申请世遗后,一旦在保护方面做得不得力,世界将会发出黄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有利的。

这也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传统文化争相申遗的原因之一:只有申遗了才会被重视、被得以保存和保护。

“民间艺术是时间和汗水的结晶,一代代人去芜存精把它们传了下来,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可能不要让它们在这一代人手中成为永远也无法回顾的遗产。”

王露明呼唤全社会入都来重视、发掘这些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30
原因:1不流行2没什么人关注3赚不了大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4
1没有车轻人喜欢。2不流行。3没有什么人关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