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镇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4

(一)抓班子、强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社会基层诸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如何用好干部、管好干部。为此,该镇主要抓好三支力量的建设。
1、切实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建设。首先讲团结。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交心谈心,班子成员相互尊重,有意见当面提,不在背后议论,不利于班子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班子团结的事不做,自觉维护班子的形象。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组织生活会,交换工作意见,增进相互了解,使班子成员既在工作职责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在执行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其次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能力。把民主集中制教育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不断加强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健全了《三山镇三套班子成员议事制度》、《例会制度》等,采取党委会和每月党政联席会议等形式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党政一把手带头遵守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规范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都从省、市委党校聘请专家教授进行辅导授课,把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结合起来,积极撰写论文,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工作。
2、切实加强机关干部和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上,该镇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认真贯彻党管干部的要求,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公正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干部能上能下、选优汰劣的选人用人公正机制,建立并实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等制度,提高群众对干部选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通过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站式办公等便民利民措施,使“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得到及时帮助解决,深受群众好评。
(二)建机制,抓载体,促进党建工作上档次、创特色。
制度作保证,载体为平台,是确保党建工作整体推进的有效措施。为此,该镇在创建“六好”乡镇党委活动中,以“三级联创”工作为载体着重抓好4个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格局。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和从严治党方针。每年年初的党委工作会议上,镇党委与各支部(党委、总支)分别签订了年度岗位责任制,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建立、落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了各基层组织抓党建的基本要求,纳入全年工作总目标,形成了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书记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委委员分头抓、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大格局。坚持镇党委研究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及每月一次基层组织工作例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村居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党支部不抓党组织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成为一种共识,各支部抓党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大大提高,形成全镇上下齐抓基层党建的浓厚氛围。
2、认真抓好“五好”村党支部建设。深入开展创“五好”村党支部建设活动,全面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从实际出发,组织四个亿元村,广泛开展“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规范“三薄两册”和岗位目标制、党员群众议事代表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把4个村树立为“双文明”亿元村的典型。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听证”制度及农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各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财产保管、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民主理财、定期审计、开支审批、会计交接等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村财务民主管理、经济合同及基建项目管理、集体提留和资金筹集管理制度等,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