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亦是归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最近的状态有点奇怪。脑子里仍然会时不时罗列梳理那些自己心心念念的远方,但,似乎并不着急出发,更无所谓到达。有点矛盾,啧。

一般来说,放假了,就到了四处蹦跶的时候了。但今次,确实没有很想出门的冲动。并不完全因为预算有限——那样的话应该还会有一种深深的不甘啊,也不是因为时间啊、同伴啊等等——以目前的出行经验,完全可以一个人单刷了呀喂。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趴在自己心坎上问了问。

有个声音回答:时机未到。时机到了,自然就会到达。

好吧,整玄了,阿弥陀佛……

以前每次旅游,都是一种单纯的兴奋。为那个目的地,为那个即将去到目的地的自己,满心的新鲜与好奇。年岁渐长,却渐渐发现,那样的游玩似乎不再适合自己。至少,那种兴奋心情渐渐淡去。

于是忍不住问自己,出行的目的应该是什么?美景依旧,但它与我有何干?不是到达了,就能拥有啊。作为它的过客,我能做到的,不是把它看在眼中,也不仅仅是记在心里,而是,让它成为我的一部分。

山水中的沟壑,映照入人心,方得永生。如何映照得法,就需各自修炼了。

而远方的最大吸引力,其实不在景。美景只是一个出发的理由,一个前行的目标。而作为旅者的收获,应该是在路途上的拾取。或者是与萍水相逢之人的一番交谈,或者是走在异域土地上的一个惊喜发现,或者是自己心中关于出行与归去的一番感触。

哲学有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早已变成当今网络语境中的一个玩笑段子。但是,一旦我们受触动而陷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我们脑海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三者展开的。

一直待在一个地方,惯性常常会让人忽略自身,忽略该地,以及忽略人与地的关系。而一旦离开,那些平日里都潜伏着丝丝情感脉络,就会于不经意间颤声搏动起来。

乡情,由此而生。

会有这样的想法,源于去年的一次出行。

马来西亚,沙巴,算是我的第一次国外行吧。事后回想起来,那次旅途的一切其实都是合适的。行程安排都有顺利完成,遇到的人,看到的景,都很好很好。但是,心里就是少了一份雀跃。直到踏上回程的那一刻,突然就有了迫不及待。然后想到,以往每一次的旅行似乎都有出现这样的心态。就好像,出来走上这一遭,就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或许有人会说,那何必出来?一直待家里不就好了。

不,那不一样。

就像我刚刚说的,人们为什么能意识到习惯的存在?就是因为出现了“不习惯”啊。当你到了一个随时都吃面的地方,才会发现自己家的大米饭有多么美味;当你听到周围到处都是说着普通话的人,才会意识到咱们四川话有多么劲道;当你来到一个没有信号的地方,才会分外想念wifi的好——嗯,最后这个不算。

这些还是能切实感受到的东西。而心灵深处的情感起伏,就更难以描绘了。如果非要举出例子,古往今来那许多的游子诗作,或许能使人窥得一斑。不过将旅途中的这点情绪波动跟人家的思乡之情相提并论,好像又有些小题大做了。

虽不如,但也不能否定,毕竟也是真实存在。犹记得刚进到亚庇市区时,自己的第一声感慨就是:哇,跟小遂宁好像。这样的想法之后也频频出现。看吧,对我们来说,一个地方好与不好,其实不仅仅跟它的客观实在相关,还必须跟我们各自最熟悉的那个地方相关。美好的标准不是完全客观的,结论需要在对比中才能得出。而那个最熟悉的地方,当然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一次次往外走,不过是想体验更多的可能性。而最终,我们仍将回到出发的地方。就算身体仍然在外,可心却永远向着家的方向。就像小王子,从一颗星球游历到另一颗星球,心心念念的仍然是自己的B612行星,还有家中那朵玫瑰。

走在离家越来越远的路途上,我们寻找着自己。

或许,这就是我想要的旅行的意义。

当然一切也可能是我想太多。

觉得旅游就是吃吃喝喝逛逛拍拍的同志也很欧克的,请坚持你们的道路就好。我只是偶尔发个牢骚而已,不用搭理我。

不过想想,之前去过的那些地方、见过的那些人,因为自己偷懒,好多都没能记录下来。未免可惜,于是决定,今年有空就来整理一下这些回忆吧。

当然我不写所谓攻略。网上已有很多攻略了,而且还附带(或者主要就是)花式旅游照,装逼范文艺范坝坝舞范以及不会拍照范,应有尽有,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我呢,就随性写来吧,或者有主题,也可以无主题。

我的回忆才是我无尽的宝藏啊。看吧,年纪大了也有好处嘛,比如可以朝花夕拾了啊哈哈哈哈~

此为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