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生活中沉淀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在生活的日子里学会让自己沉淀很重要。当你的心开始杂乱无序,易怒暴躁时,就该有个选择,让自己的“激进”暂时的停下来,把心头积埋的阴霾一点一点的驱散,再以轻松地姿态继续前行。

迈入中年的我,时常会感觉到各种焦虑,让我心烦意乱,浮躁难安。这种没着落、没依托的感觉促使我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自卑,也失去了安全感。

都说成年人的安全感是钱给的,话说得也许有些俗,但的确是个一针见血概括。我们总感觉危机重生,企图用尽每一分每一秒,榨干自己毫厘的力气,为的就是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物质水平。

身外之物追求得越多,追求得越高,似乎心里的戾气越重,冥冥中有着自己难以承受之重。 这些压力转化为负面情绪,不是抱怨生活,就是怒怼生活,总之,需要有一个发泄口,让自己可以释下重负,抑或是得以缓和,把压力调节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不至于“溢出”后伤害了自己和他人。

《道德经》有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意思就是说: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纵情打猎让人身心张扬发狂,稀奇的宝贝,常常让人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所以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

我们大多都是 社会 上生存的普通人,趋利是一个的共性,追逐“五色”、“五音”、“五味”是人之常情,是本性使然,我们做不到圣人的通透,所以我们总被这样那样的事情纠缠着,“入世”却难“出世”。

如果自身的浮躁是源于物质的追逐,那么沉淀便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把我们追逐物质的脚步适时的停一停,不忘给心灵一份慰籍,一份力量。 把追逐的脚步放慢些,等等自己的灵魂。

我对于自己的浮躁似乎比较敏感,或者说是比较关注。当我感觉到整颗心飘飘然没有依托时,我便会烦躁而没有自信,感觉不到安全。这时,最好地选择就是暂时停下手中忙碌了许久的活计,把自己融入到一些“闲事”中。

我会到郊外散散心,或者摘一些小花小草来打扮打扮;随意地翻看一些书籍,也会在公众号里看看观点缤纷的推文。这些安静的时光,让我长期沉闷的心可以开开“小差”,就像一身沉闷的穿搭,找到了画龙点睛的配饰,顿然惊艳了视觉。

太快的节奏,如果遗弃了让自己沉淀的时间,就好像被推着去“随波逐流”,失去了自己最本质的意念和初心,失去了对自己个性诠释的时间,品质中少了自己的灵魂。

一个产品的推广,如果要禁得起市场地检验,能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必然是要有所坚持的,一个有特色的产品,所面向的人群是有所选择的,就像每个人都没办法让所有人喜欢一样,每样事物也必然不会做到“万众归心”,如果在供不应求的利益驱动下,仍然可以沉下心来冷静对待,坚持自己的“初心”,尊崇自己的匠心,这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我是一名柳州人,无论身处何地,对于螺蛳粉的眷恋估计一辈子也无法释怀。于是,身旁开起的柳州螺蛳粉店,我总耐不住去尝试,再在心里给个评价。很多的店面,开业初期,在品质地经营上的确是很下功夫,很认真,此时的店堂也随之热闹可喜。久而久之,这味道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单薄”,越来越无味,直到我再不愿踏入这个店堂。这就是 在利益的追逐下,没有得以沉淀自己的经营的本质。 质量上对不起消费者,他们怎还会为你的敷衍买单?

《城南旧事》里有一句话:“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看过一则推文,故事里的女主人小红红是一名海产酱生产经营者,她家做的酱始终秉承“好食材,轻烹调”原则:足够好的食材,即使没有太多的烹饪技巧,也不失为美味佳肴。她在原料的选材上态度极为严谨。

这份用心,总会让人感知到。产能不大的海产酱红极朋友圈,即便如此,小红红仍旧坚持自己严格的选材原则,不随意“扩张”,不做“粗糙”的品质。她说:“坦白说,我个人的厨艺水平跟专业大厨比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会坚持按照自己的理解、个性去开发这些天然食材,做出有自己烙印的能够传承下去的酱。”

让心能够慢一些,让时间把生活的混浊慢慢地沉淀,才能理清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取舍。

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女权运动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不要梦想去影响别人。”“如果你正在失去你的闲暇时光,小心!可能你正在失去你的灵魂。”

读书是个静心的好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在读书的路上,央视的多个读书节目深受国人的喜爱, 倡导了一种全民读书的风气,是整个 社会 的一股清流,也是这个浮躁 社会 的“及时雨”, 我相信在这种正能量的引导下国人的素质将会更上一层楼。

读书不仅能提升智慧,增长见识,还能引发人在待人接物上的思考,拓宽思维。

杨绛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所以,当你在生活上遇到瓶颈,在精神上迷茫,抑或是自信得有些“飘飘然”的时候,能够安静的与书本呆一会,或许会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我们想要的东西总是太多, 一路走来,不肯停歇地往自己的“包袱”里捡拾东西,却从未认真地“断舍离”。 我们的身体是否能承受住这种无形之重?如果不能,又该以何种形式爆发,又将波及多大范围,牵连多少无辜的人?即便得以承受,估计“美好的时光”也对这样的我们敬而远之了。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的“一半一半”,是不是同样也说出了作为“食人间烟火”的我们,一半要去为“五色”、“五音”、“五味”拼搏;一半要学会让自己有所沉淀,给自己思考生活本质的时间和机会。

能让自己静心沉淀的方法实在太多,音乐可以,绘画可以,写作可以,制作皮包、设计衣物都可以,唯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才能让自己沉静其中,得以在苦恼中抽离。

愿我们的生命都得以丰盈,亦得以回归纯粹。

#心晴计划# #洞见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