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时间管理四象限,你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最近的文章涉及到一些生命、思想、灵魂、宗教等话题,写作群里有位照顾孩子的妈妈点评我的文章:“看你的文章真的每次都觉得自己的大脑太钝了,需要多多激活。看不懂看不进去咋办?还有解吗?”

我的回答是:“并不是你大脑太钝,而是你的内心没有宁静的时间”。

我非常理解她的状态,因为她们时时刻刻都会被孩子的各种反应和要求所牵制,全职妈妈并不是有没有上进心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理时间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有个“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把所有的事情分为如下四个象限: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理解这个原则的:

这些原则看似有道理,但是一遇到实际情况,问题就来了,一方面,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事情几乎都是第一象限的事情,另一方面,“交给别人做”说得容易,没有人帮手我把活交给谁?还有,所谓的计划似乎就是用来被改变的......

由此看来,“法则”有时是中看不中用,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对时间的管理。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的内心中只有紧急和不紧急的区别,不管你嘴上如何说,我们的潜意识认为紧急就是重要,否则就不可能紧急!

而那些被列入“重要不紧急”的那些事情,在我们内心中的潜台词就是“可以不做” ,落得与“不重要不紧急”同样的下场。

是什么驱使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情?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理性思考,毕竟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理由的,但是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并非是统一的,而更像一个多元政体[1],不同的思想模块在“轮流执政”,我们来看看如下场景:

这个过程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是情绪而不是理性决定了事情的重要性 。每个想法都带有情绪,如果某个情绪声音更大(导致分泌出更多神经化学物质),这个想法就会俘获大脑,理性这时在干什么? 理性不过是为俘获大脑的这个情绪所调动,找到了合理的借口----重要性,便于我们行动 ,也就是说理性不过是感性的仆人。

想想如果我们的原始祖先遇到一件值得恐惧的事情都不会产生恐惧情绪,那么他的基因一定流传不到今天。所以,那些恐惧、贪婪、焦虑等情绪最容易让我们产生情绪波动,这是几万年来自然选择留下来的本能。

时间紧急让我们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导致我们天生就会认为紧急就是重要的事情, 我们认为的重要性受情绪主导,而事情真正的重要性来自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重要性是情绪造成的一种幻觉 !我们很容易忽略“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情绪!

由此看来, “重要不紧急”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类似的,“不重要但紧急”在我们的本能处理机制中也是不存在的。在不理解“情绪主导”这个机制之前,我认为再谈什么时间管理方法,都是假的。


有人说把时间安排得紧凑才有效率,他们的日程总是满满当当,也有人说要有闲余时间才行,谁的做法才对?这又是一个重要命题。

世上有一个永远都不会错的答案叫做“看情况” ,有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两个概念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管窥效应”和“专注红利”[2]。

假如有一个创新项目,需要你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但是老板限你几天内拿出方案,在时间催促下,你所有的注意力会集中到“产出结果”,最终,为了交货,你匆忙起笔,忽略了尚未洞察到的客户需求,也忽略了潜在的创新洞见,甚至在逻辑上犯下了“低级错误”,这就是“管窥效应”。

因为时间紧迫,导致的管窥效应限制了你的格局,这也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越是穷的人,越是只看眼前的利益。所以,你要提升事情的质量,你必须要有“闲余”,创新并不是凭空想来的,每个创新都是淘汰了无数失败的想法才形成,创新来自数量, 你没有创新,不是你笨,而是你没有“浪费时间”去胡思乱想而已!

但是如果没有时间的约束,闲余就会走向另外一个陷阱:一味天马行空地创新而无法落地。当一个很有想法的人,给他限定一个明确的实施期限,他就能因为时间的稀缺,排除一切其他事物的干扰,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就是“专注红利”。

综合起来,这就是张弛有道机制,在不同的场景制定不同的时间策略。胡思乱想,在我们传统的定义中就属于“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是不做的,现在你会明白,规避了管窥效应后的胡思乱想,才是创意的来源,你在关键时候能够产出专注红利的重要前提,就是保障之前要有胡思乱想的闲余时间!

原则上,我认为胡思乱想的时间可以归到“重要而不紧急”。


有了前面谈的这两个基本机制:情绪主导机制和张弛有道机制,就能解决我们最重要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做不好“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关于更好地利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基本原则我就不说了,我总结了如下几点其他注意事项:

1、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中选择做自己“有成就感”的
前面说过,只要上脑的事情基本上都可以归为“重要且紧急”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分类,可以把自己做起来有成就感的事情归为一类,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收益。而那些被迫做的、自己不喜欢做的、程序化的事情归为另外一类,尽量交给其他人做。

2、优先完成小的事情而不是重要的事情
我们总以为必然是要优先完成重要任务,但是根据情绪主导机制,如果有大量任务没有完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为了排除干扰,不如先把那些很快就能完成的任务先扫清,从而获得安宁的情绪,这是做好高难度任务的前提。

3、通过优化提升日常任务的意义感
如果你无法将所有不想做的事情都授权出去,我们尽量通过程序化、自动化、模板化的形式对这些任务进行优化,为枯燥、重复的任务注入成就感和意义感,而成就感和意义就能产生良性情绪,提升工作效能。

4、让“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紧急起来
重要不紧急事情的最大缺点就是需要“闲余时间”而且没有时间限制,导致没有情绪加持,这类事情很难得到时间保障。我们可以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细分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让事情获得情绪加持。例如我加入的一个写作群,要求每 7 天输出一篇文章,如果你超时未完成作业,就有人来监督你并让你缴纳红包,有时间的约束,你就能产生“专注红利”,这样我就养成了每周输出一篇文章的习惯。


如果有人在上班时间还能打高尔夫球,天天发推特,你一定认为他不太忙。但是这样一个“不忙”的人就是美国前总统,有人统计过他上任 500 多天的时间内,去了 150 次高尔夫球场,占了四分之一的时间!

如果你长期 996,一刻也不停地干活,你敢说你比总统还忙吗?相信总统先生每次打高尔夫前,一定都拒绝了大量的“重要而紧急”的事情。

那些时间不值钱的人,他们在为环境和他人出卖时间,而那些时间值钱的人,他们总把时间花在对自己最有利的地方,他们在掌控时间,而掌控时间的人,才能掌控幸福。 只知道埋头傻干的人不会获得幸福,因为老板总是希望员工产生“专注红利”,而不会为你的幸福考虑

时间管理的终极目的是更好地掌控幸福,而不是更好地出卖时间,这才是时间管理的真谛

根据本文的观点,我们可以再做一次思考,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告诉我们:花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要达到 70~80%,不要惊讶这个比例,这是所有时间管理书籍建议的比例,我也认同,你做到了吗? 为什么没做到?

当一个法则看上去挺有道理,我们总喜欢拿来就用,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个法则的边界、内涵都没有深刻理解,自然就难以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当你明白自己认定的“重要”性不过是情绪幻觉,当你明白时间管理最终要“看情况”来决定,你就会变得更加智慧,时间管理法则的优势才能发挥出作用,这就是重新思考时间管理的意义。


--- END ---

参考资料,也推荐阅读如下好书:
[1] 【美】罗伯特·赖特. 洞见(为什么佛学是真的)[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联合读创,2020
[2] 【美】穆来纳森,沙菲尔. 稀缺[M]. 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庐文化,2014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