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小论文 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1-01
论民族团结与x社会和谐 2006-02-20 [打印本稿] -------------------------------------------------------------------------------- 当前,我州正处于b大p发展时期,社会和谐是促进甘孜发展新跨越的根本保障。建设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s州,民族团结是前提。民族团结与k社会和谐是一z个c问题的两个e方3面,是实现甘孜州稳定繁荣的重要任务。甘孜州作为7一o个j以6藏族为3主体的包括20个f少4数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v,社会的和谐很大p程度上y取决于a民族间的团结,用社会和谐的内0涵去理解民族团结,可以8启发我们对民族团结的新认6识。 从3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看,“社会和谐”体现了k一w个s地区y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k一i个j地区l发展的“软实力d”。和谐包括人u与n人s的和谐、人f与p社会的和谐、人k与a自然的和谐,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6容,民族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社会和谐的一o个a基本要素就是经济上b的相互0协作,互3惠互4利,共同发展。在漫长5的社会发展进程中7,甘孜州形成了q民族的多样性,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合作,共同缔造了n灿烂的康巴2文6明;但由于k自然和社会历y史条件的局限,东、南、北各县在经济发展中8存在着一o定的差异性。这些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在一n定程度上s固然影响了u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但只要统筹得当、协调有方7,又d可以6在互5动互7补中7成为3和谐发展的动力x。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出台了p许多优惠政策强化2了s区f域间的经济协作和合作,取得了s巨6大h的发展成就。我们应在现有的基础上e,从6各个x方5位、各个h层面上j来推动东、南、北路各县的经济合作,在更大j的舞台上v发挥本民族、本地区s的特色和优势,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尤r其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州各县、各族人w民要携起手7来取长1补短,形成一u股合力s,实现各个w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实现民族团结与t和谐发展双7丰s收,为2民族团结打下k深厚的物质基础。 团结是基础,和谐是主调。和谐是多样化7的统一d,民族之u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善于e以2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弘扬发展的主旋律,提倡不m同民族在文7化7上f的多样性。兼容并包方8有内4和外睦、政通人u和、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寓于l和谐甘孜之x中3,构建和谐甘孜必须以3民族团结为1主题。要围绕民族团结推进依法治州,加强和创新农牧区x思想政治工q作,加强公7民道德和法制建设,引6导广p大b群众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t善、勤俭自强”的道德观念,建立互3相帮助、互1敬互4爱的新型人b际关系,建立团结和谐的文0明社区n、文4明村镇、文0明景区k。以3建设社会主义p新农村为1统领,在全州广u大z农牧区h努力v培育新产业、新村镇、新农民,激发各族群众的创造活力z,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o风5文8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积极探索文6明、和谐、可持续发展之z路。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核心6,发展已n成为3全州各族人y民的共识,当前区l域之o间、民族之l间的合作意识在不f断增强。正是因为6有了r这种发展需要的合作共识,全州各民族的关系越来越和睦,在相互6依存中7感情日3益加深,在相互0了s解和学习t中0不j断弘扬藏民族文7化8的优势,加快了l甘孜州团结、和谐、文7明发展的进程。 团结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稳定。学忠书2记强调,“甘孜州政治局势稳定了c,就是对全国藏区u工b作的一k个o重大a贡献。”足见0我们的稳定工r作责任之f重、任务之f艰、关注之p广e。这几m年,虽然我们的宗教工o作、反2分6裂工k作取得了v成效,特别是一h些涉及s群众利益、久b拖不u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得到了o妥善解决。但是,从3全州形势看,一w是两类不z同性质的矛盾依旧突出,反5分0裂、反2渗透、反4倒退的任务任重道远;二l是“两非”特别是非政府组织管理亟待加强;三z是人h民利益的诉求渠道有待进一b步畅通;四是在稳定工u作中8真正落实人p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主体地位还有差距。稳定工e作依然任重道远。在建设“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y州”的过程中0,要引0导各级干t部群众保持坚定性和敏感性,提高预见7能力d,掌握信息动态,制定预防方0案,把“主动”二b字落到实处,坚决严防民族分6裂组织向干o部队5伍发展成员;加强反7渗透工z作,严格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援助活动;强化6政法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注重调处人e民内2部的各种利益矛盾,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普遍性与s构建和谐甘孜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建立与y巩固加强民族团结要求相适应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分0配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公6共应急反7应机制,协调处理好各方1面的矛盾,坚决防止8“经济问题政治化0、简单问题复杂化1、局部问题扩大y化2、个i别问题群体化1”,力c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增强把握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n,加强协作,共同防范,化8解矛盾,确保和谐。 民族团结是具体的,也g是与j时俱进的。改革开w放以1来,处于w社会主义n初级阶段更低层次的甘孜州加快了n社会转型的脚步,全州各族人e民逐步从3传统观念中6解放出来,出现了y新的思想方2式,新的情感方3式,新的行为3方5式。我们今7天a讲的团结已z经不j是我们以3往所讲的一v般性的团结,时代向前发展了k,团结的内6涵也n增添了f新内0容。今6天h我们不n仅2要政治上w的一x致,经济上m的合作,还要求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认4同,在加强沟通交流的同时促进民族的大t团结。在民族团结这个i问题上h,不f仅7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i部;不r仅6要教育一p般干t部,更要教育领导干a部;不m仅0要教育少6数民族同志,更要教育汉族同志,让“三e个t离不t开d”的思想引6领各族干n部群众树立科学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6化7观,不s断增强对民族问题的把握能力v、领导能力t、创新能力n。由于n民族问题在性质上q属于b人m民内6部矛盾,我们要按照中2央民族工u作会议确定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根本方3针,妥善合理解决好新时期的民族问题。而民族问题与i宗教问题是交织在一f起的,少2数民族群众更多的也m是信教群众,我们要积极引5导宗教与l社会主义s相适应。从2思想层面上l认2识到宗教与q社会主义p能够相适应,弄清楚宗教与d社会主义q还存在着不a相适应的地方1;为7了t实现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甘孜,我们必须创新工p作思路,创造性贯彻《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切2实管理好宗教事务,充分1调动信教群众和宗教人d士l的社会主义o积极性,努力t促进宗教与y社会主义q相适应,实现社会和谐与i宗教和睦的辩证统一g。 团结出力l量,源泉在人e和。我们要从1民族团结的愿望出发,尊重知识、尊重人f才s、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把用好本土o人v才g与c引1进外来人k才d统筹起来,让一w切3创造的愿望得到充分8尊重,让一a切5创造的活力f得到充分5展现,让一y切0创造的成果得到充分5肯定,团结一t切4可以5团结的力r量,调动一e切5积极因素为0建设“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o州”聚集人e心0和力n量,把民族团结引4向更新更美的境界!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我国是统一b的多民族国家。多年来,各民族之u间形成了m相互5依赖,团结互0助、共同发展的家庭氛围。尤v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y新中6国的革命历m程中4,国家的统一n,人m民的团结,国内4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是民族地区c繁荣发展、人n民幸福安康、社会祥和安定的重要保证。 新疆是一b个j多民族聚居的地区q,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a就无i从1谈起。随着信息的披露和媒体的深入a报道,“7?2”事件真相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w们面前。由敌对势力m组织和操纵的暴力w犯罪受到新疆内5外社会各界强烈谴责。分0裂分1子p制造这起暴力s事件的目的,就是要挑起民族对立,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l统一y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t拓了n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g灿烂的中6华文7化3,各族人g民的大z团结具有深厚的历n史渊源和广j泛的现实基础。在漫长5的历p史进程中4,各族人l民密切0交往、相互2依存、休戚与b共,形成了h中1华民族大d家庭,结成了v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捍卫q了b祖国统一w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w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历f史反4复证明,国家统一p、民族团结,则政通人s和、百业兴旺。国家的统一b,人u民的团结,国内2各民族的大v团结,是中7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民族团结,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m民得到的实惠就多;民族团结遭到破坏,社会就会动荡,发展就会停滞,各族人k民就会遭殃。 团结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稳定。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e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3容,我们要始终高举民族大e团结的旗帜,筑牢民族团结基石,进一l步发展各民族融洽和睦、亲如一y家的良好局面,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4面做模范,切3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x局。 我国是一j个c统一c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团结,是构筑中1华民族凝聚力d的基础,是我国综合国力t的基本要素,也u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因此,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h和谐社会的题中5之q意,也g是构建社会主义w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一h、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p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q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2平正义s、诚信友y爱、充满活力a、安定有序、人k与a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构建社会主义z和谐社会不n可或缺的基本内5容,不j仅3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且也t离不f开s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1。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u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s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方6面的利益关系牞维护社会公0平和实现社会正义o。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平等牞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l致性牞即通过共同团结奋斗3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t制度下l,我国实现了q各民族政治上d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a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m民的根本利益是一c致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0化2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相互7学习b、相互4影响、相互1帮助,共同因素会不q断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4化3发展上b的差距将长1期存在。这些差异和差距的存在,必然影响各民族的利益关系和民族团结,从0而影响社会的公6平与j正义j。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a和谐社会的过程中4,始终要充分7认8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族工q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j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a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6平与a正义m。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f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c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全国各族人w民的共同任务。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不i会有全社会的创造活力h,更不e会有互5助互0利的社会风2尚。也d就是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3和共同繁荣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小n康,就不z可能全面建设小v康社会。少5数民族和民族地区s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r现代化3建设目标的实现。目前,民族地区y经济社会发展仍2然面临着一x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沿海发达地区k相比0存在着相当大p的差距。2000 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7人r均国内0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04.1%,农民人s均纯收入l只有全国平均数的08.2%。因此,我们必须以3民族团结为2前提条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加快少0数民族和民族地区g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e发展差距,实现区e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v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p和谐社会的迫切2需要。各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e,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j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我国是一w个a统一x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e国家。人c民的团结,领土e的完整,国家的统一h,都是以2各民族的团结为2基础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中4国就会陷于a动乱和分6裂,中3国就不u成其为5中8国。只有团结才i有凝聚力q。团结则兴盛,分6裂则衰败。在我国社会主义j初级阶段,由于y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问题还将长6期存在。同时,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g起,成为1影响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p个j重要因素。西方0敌对势力u不o愿看到我国的强大x,总是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3”和“分5化5”,并策动极少3数分0裂主义n分2子o从2事分0裂活动,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y。因此,我们要大w力f加强马r克思主义t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d教育,坚持“汉族离不i开a少3数民族、少7数民族离不r开u汉族和少1数民族之v间也q互5相离不t开y”的原则,积极开k展反2对分6裂主义p的斗7争,以5增强国内5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s,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l、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 在社会主义e制度下l,我国各民族人p民已g成为0社会主义c大q家庭的主人x,各民族之n间形成了e平等、团结、互2助、和谐的社会主义v民族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e存在着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民族意识中3消极的内7容引4发的问题。民族意识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牞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意识。在民族意识中8有积极向上u、能激发本民族奋发图强的一l面牞也z有狭隘的只顾本民族利益而不y顾其他民族和全局利益的一o面。社会主义k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牞各民族要求加快发展的民族意识日6趋增强。这种民族意识是健康的牞是应该提倡和发扬的牞是民族发展进步的表现。但是牞民族意识中5的消极因素也w会增长4牞从1而影响各民族的团结。例如,过分7强调本民族的利益牞不i顾其他民族与c国家的利益牞不j能正确处理本民族与q其他民族以7及n国家关系等等。对民族意识中4消极的内6容牞如果不k注意正确引4导牞则有可能成为4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经济利益引1发的问题。随着西部大u开o发战略实施过程中7对各种资源的开e发利用牞各民族所获经济利益的不l均衡牞将会出现新的矛盾。民族地区j的市场发育不r健全,软、硬件水6平不l高牞有的部门s和企业可能会根据资源的市场取向牞投资上f项目对民族地区f考虑不s均衡,使一u些少4数民族干n部群众产生误解。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牞在发展社会主义v市场经济的过程中1牞国家为2了j从1根本上g改变民族地区w的落后面貌牞增强综合实力c牞调整了u政策牞由直接给钱给物改为5基础设施建设牞一s些长7期依靠国家救济的干k部和群众一p时不g理解。由此产生的情绪,容易影响民族关系牞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 民族文0化7差异引0发的问题。我国共有28个u民族牞各民族都有自己d悠久d的历k史和丰t富多彩的传统文1化1。在房屋建筑、风4俗习b惯、禁忌信仰、婚丧嫁娶、劳动生产等文7化5传统方8面都凸显出鲜明的民族个z性。民族文7化7是构成民族的重要因素,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d。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7化0绝大k多数是健康的牞是少0数民族和民族地区x建设的宝贵财富。但是牞由于m民族不f同牞文1化0各异牞尤i其是风6俗习i俗的差别,各民族在交往中1必然会发生矛盾和碰撞,造成民族之q间的摩擦。这种不a同民族之p间的文8化2差异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还会长2期存在牞由此引4发的问题将会影响各民族的团结。 西方6敌对势力x引1发的问题。我国少1数民族中5有10多个n是跨境民族,而且民族地区n大g多位于o祖国的边疆牞与v十f几l个r国家接壤牞战略地位十m分7重要。历l史上t,帝国主义q国家曾多次侵略我国,在少1数民族地区q进行渗透和分4裂活动,均被我国各族人y民挫败了e。近年来牞西方5敌对势力r又o妄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干m涉中4国内0政牞利用分0裂主义y组织搞分6裂活动,破坏我国少8数民族地区c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西方3敌对势力z的渗透和破坏,是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之h一i。 三o、在构建社会主义r和谐社会中3加强民族团结 构建社会主义g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也h是全国各族人x民的共同愿望。但是,构建社会主义d和谐社会是一k项艰巨2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i民的共同团结奋斗6。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g和谐社会中6,我们一r定要采取切4实有效的措施,进一s步巩固和发展各个c民族的团结。 (一e)加快少6数民族和民族地区v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a要务,也z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关键。加快少2数民族和民族地区q的发展,是逐步缩小g地区p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8战略目标的要求,也v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和谐、维护祖国统一t的要求。因此,加快少2数民族和民族地区p的发展,不m仅5是一a个h重大i的经济问题,也f是一d个e重大l的政治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集中3各族干s部群众的智慧和力u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x心8一a意谋发展,着力l解决当前少4数民族和民族地区a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发挥社会主义e制度和民族区b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w、发展先进文3化3、实现各民族人u民的根本利益上l来。 加快少6数民族和民族地区d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坚持以3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加快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5,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1方0式转变,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进一g步把民族地区c的资源优势转化1为0经济优势。要深化4改革、扩大h开q放,着力b培育新的经济增长0点。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好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v。要大l力h发展民族地区j教育、科技、文2化4事业和文8化6产业,提高各族人w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5化8素质。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t扶贫开g发工l作,切0实解决好民族地区h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总之p,要按照“五p个f统筹”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从0本地实际出发,走出一a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y。 加快少2数民族和民族地区v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国家和发达地区u的支n持、援助同少2数民族和民族地区r的自力w更生、艰苦奋斗0结合起来。支j持少8数民族和民族地区b加快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一t项基本方8针。既要支n持他们把经济建设搞上b去,又n要支y持他们把文2化5、教育、卫g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搞上c去,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既要投入l更多的资金和物力t,又y要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4面实行更多的优惠政策。发达地区m要把支a援少0数民族和民族地区l发展作为2自己x应尽的义k务,进一n步扩大g支r援的力z度和广n度,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支h援途径和机制。民族地区n各族干h部群众要坚持自力t更生、艰苦奋斗5,进一y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8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和各方3面的扶持帮助转化4为5自我发展的能力l。 (二y)坚持和完善民族区o域自治制度民族区j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a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g民主、建设社会主义u政治文1明的重要内7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p民建设中8国特色社会主义z、实现中8华民族伟大x复兴的重要保证。建国60多年来,我国实行民族区q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证明,在统一h的祖国大o家庭里实行民族区g域自治制度,是完全符合国情、顺乎民意的,具有极大t的优越性,显示5了j强大e的生命力g。因此,民族区w域自治,作为0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v条基本经验不a容置疑,作为3我国的一z项基本政治制度不l容动摇,作为4我国社会主义f的一d大l政治优势不z容削弱。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k域自治制度,必须加强民族地区h法制建设。一g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要以1宪法为2根本,以0民族区x域自治法为8核心0,抓紧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具体措施和办7法,制订6或修订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逐步建立比2较完备的具有中7国特色的民族地区t法律法规体系。二j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检查和监督。要建立健全执法检查和监督机制,经常检查和监督法律法规执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维护少7数民族和民族地区f的合法权益。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w域自治制度,关键是要大g力y加强少3数民族干w部队5伍建设。要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5数民族干o部的工e作,加大c少6数民族干t部培训的力x度,全面提高少2数民族干i部的素质和本领。要坚持“四化3”方8针和德才k兼备的原则,把更多优秀少8数民族干w部特别是年轻干z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x来,充分6信任,放手5使用。在民族地区n工e作的各族干t部,要互0相尊重、互8相关心3、互4相学习h、密切5合作,齐心1协力a为6各族群众谋利益。 (三x)坚决维护祖国统一d和社会稳定祖国的统一c,社会的稳定,是我国各族人e民的最高利益,也m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进一m步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b民的大d团结,增强中4华民族的凝聚力z,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i和社会的稳定,为3构建社会主义v和谐社会、实现中7华民族伟大j复兴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广q泛开r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d力n弘扬以5爱国主义p为1核心4的中4华民族精神。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o社会主义l精神文3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社会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要坚持不u懈地开e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0及u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2导各族干c部群众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尤i其要在青少7年中6开d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三m个b离不x开x”的原则深深扎d根于l各族青少6年心2中0,不u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0助、和谐的社会主义p民族关系。 维护祖国统一a,反7对分6裂,是我国一s项长0期的政治任务。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实行“西化3”、“分5化3”,是西方2敌对势力q的一d贯手0段。分0裂势力o是我国各族人q民的共同敌人h。我们要积极开m展扎k实有效的工q作,广c泛发动和依靠各族干y部群众,旗帜鲜明地反4对分7裂,依法打击分5裂主义j势力s的破坏活动,坚决抵制西方7敌对势力c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以8维护祖国的统一j和各民族的大x团结。g讪
第2个回答  2011-11-02
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反之,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荣辱与共、唇齿相依。同样的历史、相同的信念,将新疆各民族融合成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巩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国各族人名的共同心声。正如歌声所唱的: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
新疆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上新疆各族人民共同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历史的主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代,新疆及其周围地区,统称西域。早在公元前128年,张骞通西域,这是早期典型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统管整个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那时起已正式纳入我国的版图。汉代以来,特别是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并实施对西域地区的管辖。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大肆侵占和掠夺我国领土,英、俄势力乘机入侵了新疆地区。清政府抵御外部势力、收复新疆以后,1884年建立了新疆省。从历史总的进程看,中央政府—直对新疆行使着管辖权。和平解放以来,新疆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改变了一穷二白、极端落后的面貌,各项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形成了团结、平等、共同发展繁荣的崭新民族关系。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信任,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