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一下

帮我找一下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还有不知道谁写的《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把原文粘贴上来,别给我网纸,我怕打不开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好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OO)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梁,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O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O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O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竞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掇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理学院谢瑶《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4
病句修改后: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
缩句后:体育课时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解渴。

晕,语文没学好,找到原文了。

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的运动之后,可以酣畅地解渴。

她也有。她一直喝同一种牌子的纯净水。瓶子绿色的商标上,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星身着白衣笑嘻嘻地,好像在说:“这水味道不错。”周二和周五下午有体育课,吃过午饭,母亲就拿出一瓶,递给她。她接过瓶子的时候,心里隐隐有点不安。她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怎么好,母亲几年前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厂子不景气,工资也不高。但是,她还是为那瓶纯净水高兴。因为拿着它,在班里那些时髦同学面前,自己就不再觉得很丢脸。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她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喂,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啊。”同桌喝了一口,皱皱眉说。
“怎么不是?”她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
“颜色也不够纯净。”
一个同学拿过来尝了一口:“咦,像是凉白开呀!”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一瞬间,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真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会单单地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

她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她就问母亲。
“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母亲看了她一眼,“有人说什么了吗?”

她不做声。“虚伪,”她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四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一年就是一百多块钱。”

她不得不在心里对自己说,母亲是对的。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没有能力挣钱,总有义务省钱。再说,喝凉白开、喝纯净水,对身体的确没什么区别。可是想到同学们一张张嘲笑的脸,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有同学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是怎么想的。”母亲说,“我们是穷,但是穷有什么错?富也罢,穷也罢,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穷人不见得可怜,富人也不一定高贵。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

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了心灵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块宽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还可以把它当作魔术师手中的那种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

就是这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也有同学故意问她:“里面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

再后来,她考了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更不用说纯净水了。可是,她还是喜欢喝凉白开。她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妈妈的“纯净水”。

来源《散文百家》
第2个回答  2006-01-27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这是对现在的籍贯说的。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好劳动〕劳动的好手。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 〔铜钱〕旧时通用的一种铜铸的钱,圆形,中有方孔。 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中国标本式的农民〕最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等共同点的农民。 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 〔妯娌(zhóu lǐ)〕兄的妻子和弟的妻子的合称。 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朴素的阶级意识〕劳动人民自发的同情本阶级和仇恨剥削阶级的思想感情。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 〔周济〕给人物质帮助。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吃大户〕旧时农民遇到灾荒年头,无法生活,有时候成群结队到地主家里抢粮食吃。这是农民群众自发反抗地主的一种行动。大户,指地主家。” 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 〔连夜〕这里是“当夜”的意思。 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 〔为富不仁者〕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压迫穷人的人。 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 〔考了科举〕参加了科举考试。 ,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顺庆〕顺庆府城,在现在四川南充。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 〔护国军〕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他。 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 〔仪陇县〕这里指仪陇县城。 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 〔新军〕指1894年(甲午年)中日战争后清朝政府仿照西方国家军制编练的新式陆军。 和同盟会〔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简称。1905年孙中山领导组织的革命团体,当时会员遍布全国各地。。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 〔大革命〕指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30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 〔七年〕从抗日战争开始起的七年。 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 〔昨年〕去年。 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 〔聊叙〕随便谈谈。聊,姑且、随便。 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 〔辍(chuò)〕停。 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回顾整个中国近代史,我看到了:我们的民族------一个拥有黄河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粗壮有力大手的民族,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耻辱。然而,华夏儿女毕竟是黄河长江孕育的后代,他们从来不会在入侵者的淫威之下屈服!从太平天国到义和红缨,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在枪与刀、剑与戟、火与泪、血与恨的更替中,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在九州大地燃起了熊熊的爱国之火,吞没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血腥军旗,直到把最后一个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想到这,刹那间,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涌上我心头,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与肃穆,滋长在我心中的每一寸空间,我仿佛看到了民族的精神在熠熠发光。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不甘屈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雄伟壮阔的古长城,气势恢弘的大运河,辉煌灿烂的敦煌宝库,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丰富璀璨的古国文化啊,哪一项不使世人赞叹,哪一项不令世人震惊。
然而,这一切都是祖先创造,是先人留给子孙的光荣,只说明我们曾有过光辉的昨天。让我们看看当今的世界:日本的崛起,西欧的强盛……曾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在近代却远远落到世界的后面。虽然经过五十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起来,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不应满足现状,而要下定决心:一定要赶上并超过他们,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暴风雨过后的泥泞路上,中国这辆大车又开始前进了,有些人坐在车上抱怨车速太慢,我只想说:给我一根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这是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可贵的决心,多么切实的行动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正是我们的祖辈、父辈、千千万万的开拓者用他们的汗水和心血换来的吗?他们的无私奉献,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青年。灿烂的前程在向我们招手,千斤重担压在我们肩头,作为21世纪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有无作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程与命运。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的,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是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拉起中国的大车,向着美好的未来,勇往直前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