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得有好水,好茶水得有好嘴。对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2-04
哈哈
好茶得有好水,好茶水得有好嘴
第2个回答  2015-12-04
第3个回答  2015-12-04
对。
第4个回答  2015-12-04
对呀,,,得会品😊
第5个回答  2015-12-05
    国家高级评茶员张晓芳说,常常有朋友问:“同样的茶叶,在您这沏的茶很香,咋回去就变味了?”面对这样的疑问,张晓芳都要细细介绍一番:茶有灵性,泡茶要用心。沏出好茶,除了泡茶的技艺外,心情的好坏、环境的优劣、器皿的选择都会影响茶的品味。而在所有的外在因素中,影响茶口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水的选择。
  自古水为茶之母 好茶须有好水配
  和张晓芳的说法一致,自古以来好茶之人都流传一句品茶论水金句,“无水不可与之论茶也”,水与茶的关系总是相得益彰。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酒一样重要,再好的茶,无好水则难得真味。故自古以来,著名茶人无不精于水的鉴别,因水的好坏对茶的色、香、味影响实在太大。
  明人田艺衡在《煮茶小品》中曾说,茶的品质有好有坏,“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好也不好”。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也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人张大复甚至把水品放在茶品之上,他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这些经典的品茶论水之句,换作现代评茶专家的话来说,就是“当优质的香茶遇到了口感生硬含有杂质的水,茶很难用其淡雅和回味去掩盖水的青涩。这样的组合除了解渴之外,就再无什么建树。只有甘甜的好水和优质的香茶相遇,茶水的味道才会登峰造极。”无论是古是今,茶圣茶仙们都认同“好茶须有好水配”,更精辟地总结了茶与水的关系,那就是“水为茶之母”。

  泡茶有“三投”
  得法才香溢
  泡茶时在杯中放置茶叶有三种方法。日常泡茶习惯都为先放茶叶,后冲入沸水,此称为“下投法”;沸水冲入杯中约三分之一容量后再放入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冲满水,称“中投法”;在杯中先冲满沸水后再放茶叶,称为“上投法”。
  对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高,并对茶汤的香气和茶汤色泽均有要求的各类名茶,可采用“上投”法;茶叶的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茶汤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或“中投”法;对于不同的季节,则可以“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的方法参考应用。
 细嫩的高级绿茶,以85度左右的水冲泡为宜。如沏碧螺春、明前龙井、太平猴魁、武夷大红袍、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切勿用沸水冲泡。而乌龙茶、花茶宜用90至95度的开水冲泡;红茶如滇红、祁红等可用沸水冲泡;普洱茶用沸水冲泡,才能泡出其香味,且要即冲即饮,沏水后以浸泡2-3分钟为佳,勿超过5分钟,以保持茶香;一般绿茶、红茶、花茶等,也宜用刚沸的水泡茶。来源赢周刊)
  (以下来自网络的茶米)
  食物是一切生物生存竞争的动力。人这种动物,从一开始进化就和食物打交道。嘴巴的意义在于此。食物是能量,嘴巴是人获取能量的第一个关卡。人类发展出一整套的辨味系统,嗅觉和味觉,意义不在于享受美味,而在于防止有害食物的入侵。大自然中大部分苦的东西都有毒,所以人类的味蕾对苦味的辨别度最高,此为一例。
  农残食物有毒,入口有几种反应。1、锁喉,这时喉咙缩小,这种身体反应机制是为了尽量减少“毒液”进入身体。2、口感舌燥,喉咙发干;这是身体告诉你需要大量饮水,来稀释“毒液”,尿液排出。有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些喝茶人觉得可以喝的茶,一些从不喝茶的人却不能喝不好喝,因为他们喝了会觉得口干舌燥等,但那些喝茶人却没感觉。这是因为不喝茶的人对茶没有“精神”上的元素,完全听从自己的身体,反而能喝出茶的不好之处。要知道,人类进化到现在,时时刻刻都在跟食物打交道,身体早已进化出一套识别机制和保护机制。听身体的,没错。但是,能做到完全听身体的却不是那么简单。身体的意识是更深层的东西——显意识,潜意识,然后才是身体潜意识。
上面那种经常喝茶的人对不好的茶反应比不喝茶的人反应小甚至没反应的情况,从另一种层面讲,是人类另一种“保护机制”。身体保护机制和“喉韵(凤凰单丛)、岩韵(岩茶)、音韵(铁观音)” 很多喝茶人知道,一泡茶好不好并不在于它的什么滋味鲜爽、醇厚、香啊什么的,而是有没有“韵”。上面说的三种韵异名而同出,姑且用“喉韵”来说,因为它直指身体——喉咙。
动物进食前,总会对着食物嗅嗅——闻茶香。气味的纯正与否是食物有无害的前提,同时好的香气主要作用是刺激食欲,这是嗅觉被存在的原因。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很多人喝茶过程是,刚开始还会嗅嗅香,但渐渐的就不闻(除非刻意去闻,这是意识的强介入,姑且不提),这是因为嗅觉判断食物时安全(不同人的安全标准不同)。
这时进入嘴巴辨别阶段,舌头的用味觉感受茶的甜酸苦等,用触觉感受茶的鲜爽、醇厚,浓淡等等。滋味纯正,即各种滋味和口感很统一,没有过多也没有过少的东西时,嘴巴判断这是一款好茶,这时喉咙直开,茶开始在喉间萦绕,喉间有开阔感。喝到有喉韵的茶,你会发现,渐渐的嘴巴已经很少感受(甚至有的直接灸感受不到)茶的滋味和口感。这是保护机制在嘴巴这关过了。有喉韵的茶,你喝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有一线清泉般的东西从喉间滑入,它可以到哪里(因人而异)比如可以到丹田,这是后话。这股所谓的清泉般的东西其实是气,上面说的茶在喉间萦绕而有开阔感也是气。接近食物的本质(不敢直接说是本质)时气,这点感受上喝茶人比其他人占了便宜,因为很多人喝茶闭嘴不言其实是因为他在感受口腔里的茶气。呀,有偏了。关于食物里的气,如果写下去一定饶不开,这里先说一下,食物的信息和能量是“气”的子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