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寺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王阿济格来到大法寺,见到当时的寺院已破旧不堪,发心重修庙宇,塑佛金身。当时住寺僧十分感激,于是在寺内建起了八王祠以表其功,从此大法寺变成了八王阿济格的家庙,后来人们习惯将大法寺称之谓八王寺,而大法寺的名称渐渐被人所淡忘。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7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两度重修,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大殿高耸巍峨,雕梁画栋,穷极壮丽。在清代兴盛时期,僧侣云集,寺有僧众百余,是当时沈阳佛教界的重要禅林之一。 时至光绪甲辰年(1904年),国衰外侵,日俄开战,古寺部分被毁。民国十七年(1928年),有张作霖捐助重建。后逢“文革”,寺院倾圮,毁寺逐僧,不胜凄凉,昔日古寺不现,古井湮没,寺院内仅存殿堂两座,为工厂所用。命运多舛的大法寺好似一部中华民族的近代国运史。 今逢盛世,百废俱兴,社会和谐,人心向善,大法寺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经辽宁省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
大法寺的重建工程于2006年5月14日奠基开工,历经三年竣工完成,并于2009年5月14日隆重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暨照元大和尚荣膺方丈庆典法会。开光之日天空出现了罕见的七彩光环、光柱、莲花等祥瑞。5万余人共睹圣境,真可谓天降吉祥,诸佛生欢喜。
重建后的大法寺按改建要求东移80米,由坐北朝南改坐西向东。寺内启建万佛宝殿,万尊释迦如来佑我沈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经济发展、人民安乐,并恢复了原有的八王祠、八王井以续写八王寺的历史。大法寺现已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尼众丛林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