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孙权的评价

如题所述

孙权在三国时期更像一个旁观者,静静的看着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起起落落。家底是祖上留下的,守住便好。家业没有那么雄厚,稳住就好。孙权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13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山阳公载记》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26
历史上,《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孙权有这样的评价:孙权委屈自己,不惜忍受向曹魏称臣纳贡的耻辱,任用人才,崇尚有智谋的人。他有当年勾践的奇才,是当时的一代英杰。所以,他能割据江南,与魏、蜀两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就了一番大业。
第3个回答  2016-08-24
孙权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彝陵战役中大败刘备。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在位时,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洲(今台湾省)取得联系。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1、
  少年大志,十五而立
  2、临危受命,稳固江东
  3、龙图霸业,纵横捭阖
  4、剿抚山越人
  5、灭黄祖占夏口
  6、赤壁大战,三分天下
  7、草船借箭
  8、沙场历险
  9、分割荆州
  10智胜关羽,谋夺荆州
  11、彝陵之战,力挽狂澜
第4个回答  2021-10-25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1]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黄龙二年(230年),所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今台湾)。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于神凤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葬于蒋陵。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