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高晓松所说的“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0-30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斗争,不得不说像我这样的文艺青年和挣扎在现实中的人听了这句话胸腔会涌出一股热血,理想不灭!
可是,在呼唤理想摒弃现实时,也要结合当时的语境和其他角度辩证的看高晓松的这句正能量金句。说这句话背景是奇葩说第一期面试时清华极优秀本硕博一路被保研的高材生梁植面对导师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说实话我当时也挺震惊的,第一感觉是这人情商好低),所以高晓松的话里有对现今大学学生功利化的批判和对连这么优秀的学生都为苟且之事奔波的痛心。但是,他这么说梁植,说清北学生,是因为这些处在顶尖象牙塔的学生有能力和资源追求理想,他们有选择权。而现今很多学生连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都是问题,他们的主要目标不是生活,是生存。
高晓松在要不要用潜规则那期节目中说过,如果是为了生存,可以用。
所以,追求理想者会拿这句话当作捍卫理想的工具,挣扎于现实中的人看到这句话也许会更加拼命的工作以期追求理想,当然,也会有一些人又不想努力工作而拿理想当靶子逃避现实。
对于这些人,大可用另外一句话回答他们: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苟且。
第2个回答  2017-10-30
参考:
首先,诗是讲韵律有节奏的,远方当然并非眼前了...
再讲,苟且指马虎的、得过且过的态度...

那么,其话所说不外是:生活不应是马虎地得过且过,应该眼光放远,还要过得有情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