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环境决定论 观点二:人地中心论 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在地理学习里,我不知道怎么选择?

21:11:04
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学习本节内容,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研究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首先通过一段文字材料和漫画给学生提出了问题: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责任,以此引出全文。当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归纳,使学生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为此中国政府针对国情提出了明确的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即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稳定战略。教材在讲述每一种战略时都是先简单叙述面临的问题,然后重点讲述采取的战略。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补充适当的事例,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了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教材设置了知识窗,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受和认识;教材还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水泥厂可能对农业造成的损失进行讨论,激活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必须通过发展来实现,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前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中国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教学建议

建议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可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发达国家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同样适用于中国。

还可通过读图2—3—1,提出问题:“将来我们住哪里?”由问题导入新课。

[点拨]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读图2—3—2,让学生明确“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可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目标。

建议: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对《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一简单介绍。

教师组织学生从教材和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中选取有关中国人口数量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2.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评价,讨论如何提高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阅读课文和知识窗,举例说明我国的资源现状及为什么节约能源势在必行。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2.针对以上环境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建议:教师组织学生选取资料或讨论,也可以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战略的学习。

教师总结:近年来我国在环境问题的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环境问题还比较严重。

[引申]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老问题,但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如环境污染过去主要集中在城市,现在乡镇企业发展后,农村的环境污染程度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建议: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

活动建议:

1.先让学生计算由于水泥厂污染造成的农业损失是多少,然后请一名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可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水泥厂粉尘污染属于什么污染?结合所学知识或自己的经历,举例说明粉尘污染可能给当地农民造成的损失。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阅读课文思考:怎样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

活动建议:

1.判断两村的做法孰对孰错并不难,关键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参考答案:柳林村的做法只考虑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了土地资源,对后代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是不可取的;梨树村的做法既开发了矿产资源,又保护了耕地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可取的。

小结: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面临的困难和关心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道路也不会完全相同。人口问题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青年学生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对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有所了解,逐步养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教学资料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概况

(一)人口

(1)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在1000万左右。每年有2000万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年龄,每年新增的国民收入有1/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

(2)控制人口增长任务艰巨,近年内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1994年到2000年,每年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妇女人数仍然保持在1亿多人,边远地区育龄妇女人数还在增多,部分推迟生育的妇女今后还将生育。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约1.4亿,流动人口的增加,使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增大。

(3)近年来出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4)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老年人口达0.88亿。在一些出生率较低地区,如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2003年我国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估计有2900万。2003年全国15岁以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0.95%,其中80%以上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

(二)资源

(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33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耕地和草场共有400多万平方千米的面积缺水,有6000多万农民和4500万牲畜缺少足够的清洁饮用水。

(2)耕地短缺矛盾十分突出,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全国已有1/3的省、自治区人均耕地不足0.067公顷,东部沿海地带的广东、浙江等省,人均耕地仅有0.033公顷左右。

(3)能源供需结构矛盾加大,油气短缺问题严重;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远大于年增长速度,现有矿山生产能力将有较大减弱;浪费资源严重、矿业开发秩序混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治理。

(4)用材林消耗量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草地资源综合优势和潜力未能有效发挥,过牧超载、乱开滥垦、草地荒漠化严重。

(三)环境

(1)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2003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58.7万吨。大中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

(2)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2000年达221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远不能适应需要。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加重。

(3)到1994年,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亿吨,占地55697公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1994年,据39个城市统计,平均等效声级高达72.6分贝。在城市噪声源中,生活噪声占46.8%,交通噪声占28.9%,工业噪声占8.3%,施工噪声占5.1%,其他噪声占10.9%。

(4)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43亿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达580万吨。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对策

(一)经济的司持续发展及其目标

可持续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必要的战略选择,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为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逐步改善发展的质量,这是满足目前和将来中国人民需要和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只有当经济增长率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消除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并且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支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环境保护,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目标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将努力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坚持优生优育;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引导适度消费;发展社会科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致力于文化的革新;发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改善政治和社会环境,保持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开展职业培训、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发展城镇住宅建设,同时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提高社会综合服务及医疗卫生水平;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特别是各级领导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促进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三)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目标

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破坏和污染,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同时积极参与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活动。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

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主要对策: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②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特别是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战略目标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综合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计系统、信息支撑系统,以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在内的能力建设。③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④因地制宜,有步骤地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⑤重点开发清洁煤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⑥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产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压力。⑦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实现废物产出最小量化和再资源化,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效率。⑧加速“小康住宅”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件。⑨组织开发、推广重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⑩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保护、扩大植被资源,以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支持物种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自然灾害。

《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其中特别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建立费用与资金机制、加强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和防灾减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能源和生产消费等部分。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荒漠化,防灾减灾;保护大气层;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等。

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要点:跨越三大“零增长”台阶

战略实施的第一台阶: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中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

战略台阶1:在经过30多年的时间内,把中国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率降低为零,从而在人口数量“零增长”的前提下,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级门槛。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须经过三个最基本的“零增长”台阶,而人口数量的零增长居于这三个零增长之首。事实上,从人类出现于地球之后,这个特殊的种群一直想把自己作为自然界的主宰,尤其是当其具有强大的动力和机器之后,这种心态日益膨胀,虽然不少先知和智者曾经不断地予以警告,但当事者往往会幼稚地把自己置于至高无上的境地,把本属于诗人的浪漫或艺术的夸张,纳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于是非理智地向自然宣战,贪婪地掠夺自然的财富,满足人类自身不断膨胀的欲望。我们明白,地球上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它既要满足人类无休止增长的需求,更要满足人类种群自身不断扩大的需求。因此,人类理智地自控自律已经到了必须觉醒的时候了。人类必须首先控制自己的“种群规模”(即首先达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再加上实施有节制的“可持续消费”,人类文明的延续才有可靠的基础。

战略实施的第二台阶: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

战略台阶2:当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零增长”之后,再用10年的时间到2040年,在中国实现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速率的零增长。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如何使用更少的能源和资源,去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如何改变实物型经济成为知识型经济,去更加“智慧地”运用资源和能源。人类历史到公元1900年为止,全世界的经济财富总规模折算约为6000亿美元,在经过整整10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每年仅新增产值就可达到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依照中国的经济规模,1997年全年的GDP,即相当或略高于1900年时全球经济的总规模。财富大量积聚的代价是资源和能源的无节制消耗和向地球的无情掠夺,人类现今1年所消耗的矿物燃料,相当于在自然历史中要花费100万年所积累的数量。在此种经济模式、经济规模(并且仍在急剧扩大)和巨量消耗物质形式资源和能量形式资源的现实中,如不能够有效地遏止这种汹涌增长的势头,人类无疑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战略实施的第三台阶: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

战略台阶3:当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资源能源消耗两个“零增长”后,再用10年的时间,至2050年实现中国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三个零增长的充分实现,标志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生态质量(防止长期性的生态退化)和环境质量(防止短期性的环境污染)的变化,与人口数量庞大的压力和资源消耗巨大的压力息息相关,在人口数量和资源、能源消耗速率未达到零增长之前,单一地去提高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依照“压力一状态一响应”的概念,生态环境质量是作为整体系统中对于人口压力和资源压力的响应而表现出来的,由此,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不解消,所存在的胁迫和瓶颈状态不改变,生态环境的响应程度和规模,也是不可能独立予以改变的,这就是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目标中,因为其内部严格的逻辑关系所规定的生态环境退化速率达到“零增长”,必然是三大战略台阶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难的一个。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时,预计要50年的时间,并分别于2030年、2040年、2050年依序通过上述的三大基本台阶,此后中国将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合理门槛内,更加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年努力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获四大成就

(中新社北京2004年3月25日电)经过十年努力,中国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1万亿元,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四大贸易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社会发展方面,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科技教育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贫困、防灾减灾、医疗卫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增加,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得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所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